必須承認,黑幫片是香港電影發(fā)展史上一個不可忽視也無法繞過的類型,它以其獨特的視覺圖景、人物形象、敘述方式,被視作香港電影的代言符號。
像《監(jiān)獄風(fēng)云》系列、《古惑仔》系列和《無間道》系列都是香港黑幫警匪電影中的占有重要地位的“殿堂級”作品,它們分別代表了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香港同類題材電影的最高水準。
三個電影系列的成功原因都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都有著扎實的劇本,極強的觀賞性,有情懷有靈魂,同時也離不開演員們所貢獻出的精彩表演。
反觀我們大陸的黑幫片,不管怎么拍都拍不出港片黑幫的感覺。
人物一對比,哪個更像大佬顯而易見。
這是為什么了?小編認為主要是文化背景的原因。
那時候的香港有歷史遺留問題,有很多社團,有的都是國軍殘余老兵組建的保護組織,從而形成了社團性質(zhì)的地下勢力。
所以香港早年的黑幫片拍攝水平之所以高是由當時的社會背景所決定的,也是當時香港社會的一個真實寫照。像黑幫大佬吃盒飯,吃火鍋,在港片中最常見。正因為如此,香港黑幫電影有血有肉,編導(dǎo)演都有體會,才能把人性的善惡,有血有肉表現(xiàn)出來,電影只要真實就會受歡迎,觀眾才會買帳!
比如《黑社會》、《濠江風(fēng)云》、《監(jiān)獄風(fēng)云》、《古惑仔》等等其實很多故事都是由一些真實的經(jīng)歷改編的,所以拍攝出來的電影水準都很高。
拍戲以膽大妄為著稱的麥當雄當年拍《跛豪》,也不得不在電影前面加上一段話交代:“本片拍攝時,未經(jīng)吳錫豪先生同意。如片內(nèi)有模仿影射等情節(jié),實屬巧合。并為可能引起不便之處,向吳先生致歉意。”
不僅如此,在早期香港娛樂圈,很多的制片人本身就與黑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比如陳慎芝,香港人。60年代是黑社會大佬,綽號“茅躉華”,慈云山十三太保之首(曾有同名傳記電影,巫啟賢飾陳慎芝),囂張一時。80年代居然搖身一變,成了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許多香港黑幫電影,譬如麥當雄的《跛豪》,劉國昌的《雷洛傳》,王晶的《臥虎》,陳慎芝都是顧問,只是化名陳華。所謂顧問,主要負責(zé)斟酌或設(shè)計戲中黑幫分子的口語對白、生活習(xí)慣甚至內(nèi)心世界的東西。
這也是大陸黑幫片所不能有的。
還有就是制度的問題,內(nèi)陸與香港電影的審核制度不同。太多香港能拍的電影我們拍不了,但有些東西至少說曾經(jīng)存在過,那么我們又想看又能看又能很好理解的貌似就是港臺地區(q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