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是我們平時經常念叨的一種現象,濕氣被稱為萬惡之邪,并排在最前頭,可見它的殺傷力有多大。特別是在冬天,既是天氣是干燥的,如果人體內濕氣過重,就會覺得很難受。濕氣不僅是會導致你水腫和虛胖的罪魁禍首,還是影響你身體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就算你再注重養(yǎng)生,只要你體內的濕氣沒有被祛除,再多的養(yǎng)生技能好像也只能是白搭。怎么判斷一個人體內是否濕氣過重呢?而面對濕氣的肆意傷害,我們應該怎么調理呢?
濕氣過重的原因
1.睡眠不足
從中醫(y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運動量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3.常坐不動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yǎng)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fā)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4.飲食習慣差
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yǎng)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fā)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
中醫(y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chuàng)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5.過度飲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y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濕氣過重的癥狀
假如在感到疲倦的同時,還有食欲不好、大便比較稀、舌苔比較白厚等癥狀,我們可以認為其身體濕氣重。“濕重”說起來很簡單,就是體內水分比較多,比如比較胖、浮腫的人,就有可能是濕重。濕為“有形之邪”,具有沉重、穢濁、黏滯的特性,濕是下墜的表現,往往會表現為腳部水腫,去到哪都想找地方坐下來、躺下來,很容易睡著,做體檢沒有發(fā)現問題。這都是濕氣重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