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0年春節(jié)檔誰是最大贏家?中國科幻,以及劉慈欣。前有讓人失望的《三體》動畫版,誰料緊接著是大受好評的首部中國硬科幻劇《三體》,電影《流浪地球2》更是把中國科幻大片提升到世界頂級。
未來觀眾值得期待的劉慈欣科幻影視作品還有官宣的劇版《三體2》,《流浪地球3》,正在拍攝的電視劇版《球狀閃電》,還有已經(jīng)規(guī)劃項目還沒有多少推進的《微紀元》《贍養(yǎng)上帝》《全屏帶阻塞干擾》《超新星紀元》等等。
眾所周知,以前中國影視劇的問題不少,特別是前幾年的“流量經(jīng)濟”時期。2019年《流浪地球》出現(xiàn)眼看情況好一些,結(jié)果緊接著“疫情”到來又打亂了這個節(jié)奏,現(xiàn)在《流浪地球2》《三體》的出現(xiàn),可以說一掃中國影視文化頹廢的趨勢。
我認為連續(xù)兩部劉慈欣的作品大獲成功,這不但意味著劉慈欣作品崛起,而且它意味著中國科幻將成為中國流行文化的主要方向。我甚至感覺從2023年開始,劉慈欣將會取代流行了半個世紀的金庸,成為中國流行文化反復翻拍的源泉。
劉慈欣會成為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四五十年中國流行文化的重要部分,一如武俠之于當初的香港電影一樣,科幻文化將帶領整個華語文化重新崛起,屹立在世界之巔。
《三體》《流浪地球2》封神?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劉慈欣
劉慈欣是科幻第一人不用多講,他的很多作品人氣多高也不提。但劉慈欣在國內(nèi)的輿論上面其實也是有爭議的,我們排除那些“屁股有問題”的說西方科幻就可以,中國科幻就不行那類人。
哪怕就是在很多普通觀眾那里,我相信大家應該經(jīng)常看到不少人表示不喜歡。
《三體》根本看不下去?哪個設定有什么問題?或者什么“黑暗森林”不成立之類的也不算。畢竟一本書嘛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這個吐槽是很正常的行為。不過,我們這邊抨擊一部文藝作品最常見的就從這個它的“價值觀”上面入手。
《三體》和劉慈欣科幻小說并不少見,什么劉慈欣筆下女性刻板印象都不算什么。最厲害的還是劉慈欣作品過于社達,過于現(xiàn)實主義沒有人文關懷,對于人類過于的悲觀,崇拜精英嘲笑人民什么的等等。
我認為這確實是劉慈欣科幻作品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至少面向大眾化時的一個挑戰(zhàn)。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大多數(shù)時候都在用他的作品討論一個主題:在極端的環(huán)境中下,我們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所堅信的普世價值和道德標準(保護弱勢群體,真善美),是否還是絕對正確的?
在這樣極端黑暗的環(huán)境里面,《三體》的羅輯、章北海、維德這樣敢背負反人類罪名的人被塑造成了英雄,他們代表的是絕對的理性和冷酷,為了目標不擇手段地前進。而作為他們對立面的人類和程心代表的是感性和善良,在大部分時候這種的感性和善良在殘酷的宇宙環(huán)境下招來的都是毀滅。
但到了故事的盡頭,能做出歸還小宇宙給大宇宙的是愛與善良,故事似乎又走向了另一面。仔細看故事,這種反轉(zhuǎn)還有很多,為了應對三體的威脅,集全球的力量大量發(fā)展,結(jié)果發(fā)生了大低谷,當集中力量開始發(fā)展民生,技術反倒開始飛速發(fā)展,從而誕生了“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從而也就能理解為什么人類一開始面對三體的時候那么幼稚善良,因為他確實成功過。
劉慈欣并不是在歌頌什么,很多時候他只是冷冷地拋出問題給讀者和角色,你以為的正確真的絕對正確嗎?當你認為理性計算正確的時候他告訴你或許人文關懷更合適,當你對人文關懷深信不疑的時候他指出來理性計算的必要。
他對此也沒有給什么判斷標準解決方案(這也不是文學作品的任務),他只是讓我們看見事情的另一種可能性。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是發(fā)生異常極端的情況下,不用把這句話奉為圭臬到處刷候。
另外集體和個體也不矛盾,你先愛具體的人,有了私欲,才有可能去為一個抽象的集體付出,大家只是利益上有了階段性的重合。《流浪地球2》里劉培強去做領航員是為了讓家人有資格到地下城生活,圖恒宇是為了延長孩子的數(shù)字生命才投入研發(fā)。
文筆差,價值觀有問題?劉慈欣科幻為何卻讓人“欲罷不能”
不過,哪怕劉慈欣的小說別人吐槽文筆,吐槽什么價值觀有什么問題,但是就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而且隨著時間過去似乎越來越火了。原因就是劉慈欣寫科幻是真的太硬了,各種硬核的科學幻想的設定不提。
他一直都是先有一個非常浪漫的,天馬行空的想法,比如帶著地球去流浪,然后再用科幻的手法寫出來。而里面所有的劇情、人物,都是為這個想法服務的。
劉慈欣科幻作品里面點子的厲害,還有點子的浪漫和對于社會思考的深刻,我相信看過他科幻小說的無不被震撼,別只是看《三體》,雖然《三體》系列的厲害的科幻點子多到你看下去被震得刷新人生觀。
其它作品像《贍養(yǎng)上帝》對于養(yǎng)老和文明老去的思考,《贍養(yǎng)人類》對于資本主義終極和財富分化的思考,再到《山》里一個地下機器文明誕生的文明史詩。
《地心》里中國挖煤和地質(zhì)的災難,《全頻帶阻塞干擾》《中國太陽》更是《戰(zhàn)狼2》主旋律的一百倍,前者如何和強大的西方勢力對抗,后者講述一個中國鄉(xiāng)村娃兒走向世界,飛向了宇宙。
太多了,真的太多了,劉慈欣優(yōu)秀的科幻小說真的太多了。我相信只要看過他幾本科幻小說的,都會被這些腦洞大開的科幻點子和浪漫的想象,再到敏銳而又犀利的人社會觀察,人性展現(xiàn),思想哲學所折服。
不過,因為劉慈欣作品內(nèi)核表達的關系,再加上科幻這個題材相對而言還是有點門檻。這次同樣口碑都很好的電視劇《狂飆》和《三體》,電影《流浪地球2》和《滿江紅》可以說是最好的襯托。
所以,不管劉慈欣拿了什么獎和《三體》之前有多么火,但科幻文學終究是個小眾市場。
《三體》《流浪地球2》證明?劉慈欣的價值被低估了
科幻文學有一種什么體驗呢? 很多故事架構的會顛覆你對日常生活的認知模式,但并不是都是愉悅的體驗,反而有一種當時閱讀場景中脫離現(xiàn)實的不好感覺,回到直覺層的現(xiàn)實世界才能找回那順理成章又“真實”的感覺。
簡而言之,不少科幻文化作品會讓你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感覺之體驗,甚至是懷疑日常世界的真實性。我個人看《三體》小說時,開始的懸疑與驚悚,到后來的壓抑與絕望。
科幻電影卻是個大眾市場,美國在全世界最賣座的電影大多是科幻類的,為啥?受眾的體驗不同。科幻電影看著爽,顯然是表達出來的信息更多更立體更直觀,全新的體驗與認知(為了賺錢,必須考慮受眾的思維模式)。
像《2012》上映后有美國民眾打電話到相關部門,是不是2012年真的要世界末日了;《黑客帝國》上映20年依然有一大半的人分不清母體之外的世界是虛擬的真實的,甚至有些人得出電影之外的人類世界也是虛擬的。
電影豐富而直觀表達的就限制了受眾自己的想象,看到后,看多了很多負面的東西后也有了某種精神上的免疫。人類害怕看不到的東西或想象出來的威脅,文字作品保留了讀者自己那極富彈性的想象,會放大負面體驗,這就是科幻文學市場小眾的原因吧!
《流浪地球2》和《三體》雖然都沒有超過同期另一部作品,但已經(jīng)非常成功了。《流浪地球2》《三體》證明了中國電影人能夠駕馭成熟的工業(yè)化電影流程,能夠制作出飽含中國價值觀的巨作,這是前所未有的一點。
這一點延伸下去就是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在成功影視化過后,雖然成績沒有超越同期的作品。但已經(jīng)是同時期國內(nèi)最火的影視劇了,而且我相信這肯定是暫時的。劉慈欣的科幻作品在影視化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未來十年,我相信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更多的被影視化,動漫化和游戲化。
未來沒有到來只有暢想,其實最簡單的還是看現(xiàn)在。我仍然記得看完《流浪地球2》難以言喻的震撼和激動,這真是我看過最震撼的科幻史詩電影之一,不僅超越第一部的質(zhì)量,我認為連諾蘭的《星際穿越》還有卡梅隆的《阿凡達》和它比某些層面都是遜色的,不知道是不是自帶中國科幻崛起的濾鏡緣故所以有額外加分。
這部電影的格局太大了,真的就是講在災難面前必須團結(jié)一心,反觀歐美電影大多是個人英雄主義,總是缺少較大的心胸格局。劇情也絲毫不拖沓,愛情戲幾乎一筆帶過,致敬前作的地方也有但也出現(xiàn)很少,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臺詞太能打動人心了。
劇版《三體》因為更新太慢還有電視劇投資不足沒有那么硬,但是還原原著就足夠震撼。
我們仔細想想,只要未來劉慈欣的科幻作品大范圍被這樣影視化,這當中肯定有拍糟糕的,但只要有幾部成功,好比現(xiàn)在萬眾期待的《流浪地球3》和劇版《三體2》,那中國科幻文化,中國影視劇和中國流行會到什么程度?
劉慈欣不能說帶領新時代中國流行文化崛起,但他確實是這個時代中國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上個時代是金庸和他的衍生文化,也就是武俠,這個時代就是劉慈欣和他的衍生文化,那就是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