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日本電影火了。
影片沒有在中國內(nèi)地上映。
卻在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進行了亞洲首映。
最快售罄,一票難求。
豆瓣開分,高達8.6。
被許多人稱為去年的最佳電影。
到底這部片有著怎樣的魅力?
今天,魚叔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它——
《魚之子》
さかなのこ
電影開篇,故事的主人公出現(xiàn)了——
一個可愛的女孩子。
每天早上,她第一件事是和魚說早安。
給魚喂食。
給魚刷牙。
打開衣柜,全是和魚相關(guān)的服裝。
魚圖案的襯衫,魚樣式的帽子。
最后,她選了一件魚式潛水服。
開開心心地出門了。
原來,她是一名魚類專家。
這天正是要錄制魚類相關(guān)的電視節(jié)目。
一說起魚,她便興奮不已,連蹦帶跳。
即便是在電視鏡頭前,也抑制不住激動。
「大家早上好,咕咕」
她叫宮仔。
從小就對海生物,有著狂熱的喜愛與好奇。
去海洋館,能盯著大章魚看一整天。
對章魚還會使用敬稱——「章魚大大真可愛啊」。
母親買的一本海洋生物圖鑒,被她當(dāng)作至寶。
無時無刻不抱著書看。
小小年紀(jì),就敢下海徒手抓大章魚。
身上纏著章魚,一路引人注目。
心里盤算著,要在家里用浴缸把章魚大大養(yǎng)起來。
神奇的是,在宮仔身上,愛魚和愛吃魚并不沖突。
她能一邊尊稱章魚為章魚大大,一邊不厭其煩地品嘗由章魚做成的各種食物。
成年后,更是成了殺魚的一把好手。
活蹦亂跳的魚在她手里,料理一點也不費勁。
手上拿著小刀,利索地剁頭剖腹切片。
不一會兒,一份新鮮的魚肉就分享給了大家。
宮仔實在是太喜歡魚了,就連工作也離不開魚。
她去水族館做實習(xí)生。
上面交代她清掃水槽、測溫、喂食等一系列工作。
宮仔嘴上答應(yīng),轉(zhuǎn)身就跟魚聊天,或是坐到觀眾席看海獅表演。
至于本職工作,自然是一團糟。
干活犯困,打翻魚食,掉進魚池……
最終被開除也就成了理所當(dāng)然的事。
她又去壽司店打下手剝蝦。
卻總是心不在焉。
還在朋友的幫助下,介紹了一份做水族箱的工作。
宮仔費盡心思,上山下海,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頂尖水族箱。
看上去好似什么都沒有,但其實里面有著無數(shù)的浮游生物。
但沒想到遇上了「老土的甲方」。
對方想要的不過就是最平常的好看而已。
時過境遷,少時的玩伴一個個各奔東西。
只有宮仔,還時時刻刻想著魚的事情。
從小到大,她的理想只有一個,就是成為魚博士。
最終,宮仔也得償所愿,終身從事著與魚相關(guān)的工作。
你一定會奇怪——
為什么這個女孩子叫做宮「仔」呢?
起初,魚叔也有點懵。
看了一小半,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打臉了。
宮仔一直就是個男孩子啊。
他的原型,是現(xiàn)實中的日本海洋生物達人「魚君」宮澤正之。
電影《魚之子》的故事,也正是改編自他的傳記《魚君的一魚一會~每日癡迷的人生!~》。
他還在片中客串了一個同樣癡迷于魚的「怪叔叔」。
頭上戴了頂會發(fā)光的神奇魚帽子。
后來,他把帽子送給了幼年宮仔。
仿佛是一種精神上的傳遞。
所以,導(dǎo)演是特意在電影里玩了個反串。
找來女演員能年玲奈來出演這個角色,以此模糊掉主角的性別。
選能年玲奈,還有另一層原因。
相信愛看日劇的,不會對她陌生。
十年前,玲奈就憑借主演《海女》一夜成名。
這部日劇在當(dāng)時現(xiàn)象級爆火。
一舉拿下日劇學(xué)院賞多項大獎。
剛滿20歲的玲奈,也因此拿到最佳女主角獎,獲封視后。
原以為玲奈能夠從此接到更多的戲。
沒想到,她的事業(yè)反而停滯了。
原因便在于她與事務(wù)所之間產(chǎn)生了糾紛。
著名的八卦雜志《文春周刊》曝出,能年玲奈在拍攝《海女》時行程很繁重,但月薪極低,只有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600元)。
走紅之后,經(jīng)紀(jì)人也沒有做更多安排,而是將她進行半雪藏,三年時間只讓她出演了兩部電影,和一集20分鐘的《世界奇妙物語》。
玲奈試圖簽約別的事務(wù)所,卻加劇了與原事務(wù)所之間的矛盾。
2016年,終于熬到了與原事務(wù)所解約。
結(jié)果解約后,卻遭到了霸道的制裁——不準(zhǔn)她使用「能年玲奈」這個名字。
無奈之下,她改藝名「NON」重新出道,從頭開始。
但在日本娛樂圈,各大事務(wù)所之間都有利益關(guān)系,他們暗中集體抵制能年玲奈。
無形的封殺之中,她很難接到影視作品。
好在,能年玲奈多才多藝。
不能演戲,就拍廣告。
辦個展,展示自己的繪畫和裝置藝術(shù)。
甚至自編自導(dǎo),拍自己主演的電影。
直到這次,出演沖田修一的電影。
即便故事原型是男性,導(dǎo)演也不在乎讓她來出演。
一方面,10年前的《海女》就講述了一段跟海有關(guān)的故事。
10年后,她再度跟海洋結(jié)緣。
仿佛,能年玲奈就是為大海而生的,演繹起來也十分自然,毫不違和。
另一方面,能年玲奈也有一種中性的魅力。
她的新藝名「NON」,就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單詞「nonbinary」,意味一種模糊的性別感。
顛覆性別,這本就沒什么大不了的。
魚叔這才想起電影開頭的字幕:
「是男是女,不重要」
這,也是為了更好呼應(yīng)了片中對「正常人」的探討。
沒錯,《魚之子》講的正是一個「不正常」的故事。
宮仔小時候喜歡魚,姑且可以說是出于一種孩童的單純。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依然癡迷于研究魚類,必然就會引起人們異樣的眼光。
單純,在孩童世界里是一種可愛。
而到了成人的社會,竟變成了一種「不正常」。
到了中學(xué),宮仔學(xué)習(xí)成績不好。
因為時間都花在了研究魚上。
老師找來宮仔母親,嚴(yán)肅地要求宮仔將精力轉(zhuǎn)移到學(xué)習(xí)上來,并請求家長配合督促。
畢業(yè)后,工作也難以應(yīng)付。
倍感麻煩的同事,只得委婉地對他勸辭。
宮仔和同窗一起吃飯,口中依然說著自己的夢想是「成為魚博士」。
結(jié)果引起了對方的女友,一陣嘲笑。
「這么大個人了,還會說這種話」
朋友無心在宮仔面前說了一句「不正常的生活」,引來宮仔反問:
「什么是正常?」
「宮仔不懂什么是正常」
對方聽完愣住了。
是啊,正常是什么呢?
是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找份穩(wěn)定的工作,結(jié)婚生子,過上平平淡淡的生活嗎?
是放棄童真,放棄夢想,放棄自己最熱愛的事物,接受平庸的現(xiàn)實生活嗎?
從這個角度看,那宮仔確實不正常。
但,這也沒什么關(guān)系。
他的不正常在于,周圍的人幾乎都變了,卻只有自己沒有變。
他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他有一個明事理的好母親。
母親聽到老師對孩子的一番訓(xùn)導(dǎo),毫不領(lǐng)情,禮貌而又堅定地反駁老師。
「有的孩子成績好,有的孩子成績差,這樣不是挺好的嗎
要是大家成績都那么好,全是優(yōu)秀學(xué)生,那跟機器人一樣了
這孩子喜歡魚
這就行了,這樣挺好的」
直到電影最后,母親看著滿墻壁畫滿的魚,才跟宮仔說出一句實話——
「其實我們一家人都不喜歡吃魚。」
母親只是為了遷就宮仔,才勉強和他一起吃魚。
他有一個默默支持自己的好友。
聽到女友嘲笑宮仔,他立馬變臉。
即便得罪了女友,也想告訴宮仔:
「希望你真能成為魚博士
你一定沒問題」
他還有一個懂他的紅顏知己,桃子。
桃子長大后做了別人的情人,剩下一私生子。
走投無路,來投奔宮仔。
宮仔毫不嫌棄,開心地接納了母女倆。
三人宛如一家人一般度過了一段時間。
直到有一天,桃子敏銳地發(fā)現(xiàn)宮仔變了。
宮仔把家里的許多魚賣了,換了一些錢,想給桃子的女兒買個禮物。
他還第一次想多賺錢,為了讓母女倆過上好日子。
于是,桃子偷偷帶著女兒離開了宮仔。
她不想看到宮仔改變。
這份心思,不僅僅是出于對朋友的關(guān)愛,也是出于自己的愿望。
她已經(jīng)變了太多,不想再看到宮仔也被現(xiàn)實改變。
是的,宮仔的故事,宛如一個童話。
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太多的保護。
但實際上,這種保護都是出于周圍人的一種理想寄托。
他們把自己最后對于生活所剩的希望與不妥協(xié),都寄托在了宮仔身上。
他們想要用盡全力保護這份不變的童真之夢。
電影顛覆性的手法,呼應(yīng)著宮仔戲內(nèi)戲外的獨特人生。
這不是一部「傻人有傻福」的電影,而是讓一個有趣的人始終保持著天真。
這個故事跟導(dǎo)演沖田修一的前作《橫道世之介》意外有些相似。
都是用一群天真善良的人,讓整部電影充滿世人難以想象的熱情。
魚叔很是喜歡其中平淡而又十分溫暖的視角。
《橫道世之介》
而這次的《魚之子》顯然更有說服力。
相較于《橫道世之介》完全虛構(gòu)的故事,《魚之子》的真實故事更讓人觸動。
因而沖田修一擅用「不正常人做有趣的事」的功力再次得到完美發(fā)揮。
《魚之子》給我的最大感觸就在這里。
基于真實人物經(jīng)歷,讓電影的魔幻感有了很強的感染力。
那份可愛和魔幻貫穿全片,我們更容易被宮仔那份自信和天真感染。
它沒有試圖強加價值觀,抑或闡述某種精神特質(zhì)的意義。
只是用魔幻般的筆觸,講述一個「不正常的人」如何追求一個旁人看來無足輕重的目標(biāo)。
能從自己的堅持中獲得獨屬自己的快樂,就是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