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與飛碟,是一對相愛相殺的樂壇“雙驕”。
它倆,就像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一樣。
可口可樂是“前輩”,曾長時間位居世界飲料行業(yè)老大。
百事可樂是后起之秀,雖然出生晚,但一度打得老大哥疲于應(yīng)付。
滾石與飛碟,關(guān)系密切卻又“橫眉冷對”。
1980年,段鐘潭、段鐘沂兄弟成立了滾石唱片。
彼時,吳楚楚、彭國華效力于滾石。
1982年,因為經(jīng)營理念的不合,吳楚楚、彭國華“反出”滾石,聯(lián)合陳大力,成立了飛碟唱片。
臺灣樂壇資深音樂人楊立德為吳楚楚的公司起名“飛碟”,因為“地上有滾石,天上有飛碟”。
在80年代底到90年代初,飛碟一度在銷量上把滾石“按在地上摩擦”。
其實兩家公司早已“互不對付”,80年代滾石就拋出了“滅飛計劃”。
而飛碟唱片絲毫不慫,它祭出了“碎石計劃”。
雖然名氣都起得夠狠,但飛碟與滾石并非苦大仇深、老死不相往來。
二者,就像張學(xué)友在接受采訪時描述自己與劉德華的關(guān)系那樣——競爭的朋友。
滾石是唱片行業(yè)中一家自由、多元的文化企業(yè)。
它雖然“不養(yǎng)閑人”,但只要你真正有才能,公司還是會給到你機(jī)會。
公司雖然有制度,但也“俗套”于人情世故,只要有一兩個大佬說話力保,都不至于被掃地出門。
比如那個隨著新格唱片被“打包”到滾石的任賢齊,每年都在公司年會的淘汰名單上,但小蟲一句話,他最終成了“世紀(jì)末的最后一位天王”。
比如那個因為一首歌被李宗盛相中的辛?xí)早鳎靖邔佣疾煌鉂L石簽下她,但因為段鐘潭和李宗盛的力挺,她成了“療傷天后”。
再比如發(fā)行了兩張唱片之后就要求與滾石解約的萬芳,段鐘潭堅決不放,還對她說:你能不能再給滾石一次機(jī)會。
飛碟是臺灣唱片行業(yè)中一家深諳經(jīng)營的商業(yè)化企業(yè)。
飛碟唱片基本上沒有不賣座的專輯和銷量低于1萬張的歌手。
王杰在飛碟唱片的前九張專輯,平均銷量都在40萬張。
小虎隊在飛碟唱片期間引發(fā)了“追星”熱潮,凡巡回演唱會所到之處,必人山人海、車水馬龍。
林志穎1992年在飛碟出道后,公司在一年之內(nèi)為他發(fā)行了三張專輯。
這就是兩家截然不同的公司,都在某一方面做成了行業(yè)內(nèi)的極致。
你滾石的年會叫“快樂天堂”是吧,那我飛碟就來一個“飛向未來”的年會,比你搞得還大還熱鬧。
你飛碟的王杰是“出道即巔峰”是吧,那我滾石也得有一個跟你差不多的歌手。
先讓陳S來“對戰(zhàn)”,哎,不行。
換趙傳來PK,嗨,還是不行。
不行,不能輸給飛碟,咱還是把“小哥”齊秦給請來吧,他不是跟綜一解約了嘛,給他條件好一點,一定讓他過來。
雖然心里不慫、嘴上不輸、針鋒相對。
但兩家唱片公司還是相互間很欣賞的,也不缺乏交流。
李宗盛的“Landy弟弟”張培仁是“滅飛計劃”的擁躉,他曾組織一批人穿著滾石的“快樂天堂”黃色T恤在飛碟的飛向未來演唱會上出現(xiàn)并在演唱會上高舉“快樂天堂”的海報。
對此,飛碟唱片的活動組織人員,看著這一群黃色的“敵人”,只是一笑而過。
當(dāng)滾石的當(dāng)家天后潘越云與飛碟“四大天后”之一的黃鶯鶯都想掙脫“桎梏”再次超越時,各自的公司高層都想到了對方。
對于潘越云和黃鶯鶯這樣的傳奇歌手,或許只有飛碟或者滾石才能幫助她倆展翅高飛,那么為了圓功勛歌手在她職業(yè)暮年的夢,相互成全吧。
于是,潘越云加盟飛碟并成立自己的“越石工作室”,黃鶯鶯加盟滾石并組建自己的“翠禧工作室”。
飛碟“五陳二李”中的陳樂融,是飛碟的第一“筆桿子”,雖然他在飛碟備受重用,但他卻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滾石的向往之情。
當(dāng)滾石在制作陳淑樺專輯《跟你說,聽你說》時,滾石與飛碟達(dá)成了合作,陳樂融為SARAH寫歌曲《愛情走過夏日街》和《我可以》的歌詞,李宗盛為葉歡歌曲《就這樣離開我》創(chuàng)作詞曲。
李宗盛,這個人文滾石的百萬金牌制作人,其實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他在都會女子題材歌曲的超前布局,將臺灣唱片工業(yè)從文化工業(yè)轉(zhuǎn)化為反映消費取向的商業(yè)產(chǎn)業(yè),衍生出反映女性音樂的分眾取向。
這是滾石唱片在華語音樂流行史上邁出的一大步,雖然這很“飛碟”,但這也是滾石的音樂人們對東家鼎力支持的一種反哺。
或許,1989年后的李宗盛更適合待在飛碟這樣的公司,但他在滾石唱片的探索,其實是變向?qū)︼w碟商業(yè)化路線的莫大肯定。
殊途同歸,其實是一種境界。市場能容下滾石,也能支持飛碟,這本身就是一種合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道非要一家獨大、“秦王掃六合”嗎,“滅飛”與“碎石”,其實是一種相互激勵、共同提高的鞭策。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臺灣流行樂能在90年代吸引兩岸三地音樂人參與聚集,將蛋糕做大做強(qiáng),一定程度上離不開“滅飛”與“碎石”計劃。
滾石的“滅飛”計劃與飛碟的“碎石”計劃有成功的嗎?
如果從結(jié)果來說,或許滾石的“滅飛”計劃取得了勝利,畢竟飛碟在1996年就正式結(jié)業(yè),而滾石一直堅挺到了現(xiàn)在。
而從過程來看,其實在90年代前中期,飛碟的“碎石”計劃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畢竟國際唱片巨頭華納在進(jìn)入臺灣市場時,它最感興趣的就是飛碟唱片,雖然華納唱片最終沒有“借殼起飛”卻落得一地雞毛。
華語流行樂風(fēng)風(fēng)雨雨幾十年,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大并購,從百代收購點將到環(huán)球吞并上華,從英皇接盤飛圖到東亞控股華星。
其結(jié)果是市場經(jīng)濟(jì)中的大魚吃小魚現(xiàn)象,國際唱片巨頭吃掉在華本土品牌,剩下少許“打不死的小強(qiáng)”苦苦支撐。
如《三國演義》開頭所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若干年后,華語樂壇格局將是怎樣呢,多少往事,最后也許只會是一紙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