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后都會取名字,取名字是每個家長都會慎重的事,那取名字忌諱什么?哪些姓容易讀錯?
取名字忌諱什么:
古代名字忌諱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非常普遍和重要。中國古代由于宗法制的影響,在取名字的時候都會有所避諱。講究“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為尊者諱”。在言談和書寫時,一律會回避君父的名字。也不能用他們的名字來取名。直到現(xiàn)在仍然有部分人在取名時盡量不與父輩名字沖突。由于避諱的影響,中國人認為稱呼長輩名字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避諱制度起源于周代,成熟于秦漢,盛行于隋唐以后,宋朝時期最為嚴格,一直到民國時期才廢除避諱制度。諱則是名字的意思,這是專指“帝王”、“圣人”、“長官”及“尊長者”的名字。人們在說話、寫作時應(yīng)回避這些名字,不能亂說亂寫,這就叫避諱。《左傳·桓公六年》:“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避諱在中國古代是人人需懂的一門學(xué)問,哪怕是不認識字的平民百姓,也會引來懲罰甚至殺頭之禍。
古代社會對于名字忌諱共分國諱、家諱、圣人之諱、憲諱四種下面略作介紹。
1.國諱:國諱中通常指的是皇帝及其父祖的名諱,甚至包括皇后、太后,還有皇帝的字號,前代皇帝的字號、謚號、生肖、陵寢等,在平時說話、寫作時都要注意,特別是給皇帝寫奏折和外交談判時更重要。如果冒犯了國諱,便屬十惡不赦中的大不敬之罪是要殺頭的。
2.家諱:家諱僅限于家族內(nèi)部,家族避三代以內(nèi)的祖先之名,外人與其交往時也應(yīng)當(dāng)遵守以示尊重。
3.圣人之諱:簡稱圣諱,像圣人的名字如“黃帝”、“周公”、“孔子”之名在漢以后大部分朝代都要避的。
4.憲諱:指下屬官員避諱長官名諱,著名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就是憲諱故事。
哪些姓容易讀錯:
1、仇,讀qiú,不讀chóu;如明代著名畫家仇英。
2、樸,讀piáo,不讀pǔ;此姓朝鮮族多見,如被彈劾的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
3、單,讀shàn,不讀dān;如《說唐》中的單雄信。
4、解,讀xiè,不讀jiě;如明代才子解縉。
5、區(qū),讀ōu,不讀qū;如柳宗元《童區(qū)寄傳》中的區(qū)寄。
6、查,讀zhā,不讀chá;如金庸原名查良鏞。
7、繁,讀pó,不讀fán;如寫《定情詩》的漢末詩人繁欽。
8、瞿,讀qú,不讀jù;如瞿秋白。
9、員,讀yùn,不讀yuán;如唐代詩人員半千。
10、能,讀nài,不讀néng;如宋代名醫(yī)能自宣。
11、闞,讀kàn,不讀hǎn;如三國時吳國學(xué)者闞澤。
12、都,讀dū,不讀dōu;如明代進士都穆。
13、乜,讀niè,不讀miē;如民國時國軍少將乜子彬。
14、繆,讀miào,不讀móu。
15、句,讀gōu,不讀jù;如宋代進士句克儉。復(fù)姓句龍,也讀gōu。
16、阿,讀ē,不讀ā。
你知道有些名字怎么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