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管鮑之交嗎,表達(dá)的也是友情,那管鮑之交有什么故事,和高山流水有什么區(qū)別?
管鮑之交有什么故事:
公元前686年,齊國內(nèi)亂,國君被殺,以致王位空懸,在外避難的公子都有機(jī)會了,只要回國后安撫百姓,就能坐穩(wěn)王位。于是魯國發(fā)兵護(hù)送公子糾,而莒國發(fā)兵護(hù)送公子小白,這其實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zhàn)爭。
為了拖延公子小白的回齊國進(jìn)程,公子糾的師傅管仲帶兵阻攔公子小白,管仲打敗了莒國軍隊,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幸好射在衣服的掛鉤上,公子小白趁機(jī)裝死,管仲上當(dāng)了,所以回齊國的速度變慢了。
日夜兼程的公子小白終于先一步到達(dá)齊國繼位,變成了齊桓公,為了報仇,齊桓公率軍征討魯國,逼迫魯國處死了公子糾,把管仲送給齊桓公作俘虜。
齊桓公要殺管仲報那一箭之仇,被鮑叔牙攔住了。并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你要想把齊國治理好,有我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想稱霸諸侯,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那就必須要用管仲。
鮑叔牙說管仲有五大能力:一是安撫百姓,二是管理國家,三是誠實守信,四是制定規(guī)章,五是行軍打仗。齊桓公聽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不計前仇任管仲為相。這一點說明齊桓公是明君,但鮑叔牙在其中也起了決定作用。
其實,管仲與鮑叔牙很早就有過交集,年少清貧的管仲與鮑叔牙一起合伙創(chuàng)業(yè)過,分紅的時候,管仲總是多拿一分,旁人為鮑叔牙打抱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實在是他家里清貧。
管仲三次任官三次被撤,旁人取笑管仲無才,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沒有才能,只是沒有合適的平臺。管仲數(shù)次當(dāng)逃兵,旁人取笑管仲貪生怕死,鮑叔牙卻說:管仲絕非貪死怕生之人,只因家里還有老人要奉養(yǎng)啊。
交友應(yīng)交鮑叔牙,人一生,如果能有一位“鮑叔牙”的朋友,就夠了。
管鮑之交和高山流水有什么區(qū)別:
高山流水:源于鐘子期和俞伯牙,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管鮑之交: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當(dāng)時的楚國有個讀書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歡彈琴,從小跟一位名叫連城的先生學(xué)琴。伯牙天資聰穎,琴藝大進(jìn),但卻很難捕捉到樂曲的神韻。
一日,老師對伯牙說:“我?guī)闳ひ粋€仙師點化點化,好嗎?
伯牙一口答應(yīng),高高興興地背著琴隨老師乘船來到東海蓬萊山,老師讓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師去了。
伯牙在這巍峨蒼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見老師歸來,便沿一條山路尋去。繞過一個山頭之后,不想?yún)s有一幅奇景掛在眼前:真是云中飛瀑,霧中清泉,水花四濺如珍珠,激音回蕩如仙樂。伯牙頓感天眼大開,靈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傳來老師的聲音:“哈哈,哈哈……仙師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說的仙師就是大自然啊。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dāng)時成就的。從此,他的琴藝達(dá)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一個知音。
后來,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fēng),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待風(fēng)平之后,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fā),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贊嘆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yōu)劣嗎?”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只有中段,清濁相濟(jì),輕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nèi)按宮、商、角、徵、羽。后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為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diào)弦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在下姓鐘,賤字子期。”伯牙嘆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燭,與子期結(jié)為兄弟。并相約來年中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中秋時節(jié),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并仰天而嘆:“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臺,琴破弦絕。 后人感其事,就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cè)畔筑一琴臺,以資紀(jì)念。
你知道管鮑之交和高山流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