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重新看了2011年版《簡愛》的電影,這一版本可以說是最接近原著的改編本。《簡愛》在幾十年之間不斷被翻拍,被改編,成為了永恒的經(jīng)典。而再一次看,又一次淚流滿面。
簡愛
《簡愛》可以說是最早的啟蒙讀物,依稀記得是多年之前還在讀初中的時候,拿了一本青少年版的《簡愛》,一個人看到深夜,合上書的那一刻忽然有眼淚滑落。也是在多年以后忽然明白了蔣勛在《留18分鐘給自己》中所說的那種感覺,藝術(shù)或者再精確一些,詩歌,散文,小說,電影對一個時代,對一個個體意味著什么?可以說是希望,是救贖,是活著的那一點殘存的余念吧。《簡愛》可以說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了,而經(jīng)典之所以是經(jīng)典,是因為其表達的道理和理念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其實用性和警惕性。
《簡愛》里簡愛對羅切斯特劈頭蓋臉那一頓人文教育“我的靈魂與你平等”,我們果然只能鼓著掌感嘆縱使再過幾個世紀,兩性關(guān)系或是由此展現(xiàn)出的人性深淺的核心價值體系永遠都不會變。簡愛的魅力,一直長久地在歷史的長河里,閃閃發(fā)光。
簡愛在草地上畫畫
一、不被世俗之見所界定,自己決定自己的樣子
從小失去父母的簡愛從小寄居在舅媽家,受盡舅媽和表兄的欺侮,長大后又被送到管教非常嚴格的教會女子學校。盡管幾乎從小都在無愛的環(huán)境中,但是她并未成長成一個自私冷漠的人,而是一直在讀書,在書中她找到了安慰,也是在書中她獲得了真正的成長。
表兄的打罵沒有讓她屈服,她會正當?shù)乜範帲趶姶蟮牧α棵媲埃瑥膩矶疾磺优场>藡審膩矶紝λ龥]有好臉色,就算在臨終前,也始終覺得簡愛是個本性就很壞的女孩,雖然可能心里已經(jīng)不這么想。但是,盡管這樣,簡愛也是不帶成見,客觀地來看姑媽,表兄,看這個世界。
在教會女子學校,她一直都在察言觀色。假設(shè)看到別人做錯了,她不會跟著去做,哪怕自己受罰,也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她在學校里最好的朋友生病了,所有的人都遠離她,只有簡愛,去看她,在她去世的那個晚上,她緊緊摟著她,直到她的尸體變得冰冷,依舊不肯放開。
在成長的道路上,她一直都在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是她自己塑造了自己,完成了真正的成長。
簡愛與羅切斯特
二、不畏階級和權(quán)勢,勇敢追求所喜歡的一切
懷著一顆久違的純愛之心,心無旁騖地來享受這兩個小時,你會看到純英國式的莊園美景,夾雜著永遠灰暗的天氣里純正的口音,火爐旁安靜的日子里迸發(fā)出的愛情,以及那些傳統(tǒng)的,穩(wěn)固的,單純的價值觀。不要階級,要自由和平等。這是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的,也是現(xiàn)在每一個普通人被傳達的理念。但是簡愛生活的那個年代是19世紀,與我們整整隔了兩百年的時間。這個理念,在現(xiàn)在看來,依舊鏗鏘有力。
離開或者不離開,能或者不能,愛或者不愛,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里,都展現(xiàn)了一個舊時代女子鏗鏘的現(xiàn)代靈魂。她想要愛,想要關(guān)懷,想要自由,卻又不屑于乞討,哀求,或者以此自憐。她的世界界限分明,愛恨果敢干脆,深愛或者逃跑都是那樣一氣呵成,重塑了我們現(xiàn)代的很多女子都無法找到的自我。影片的最后,他抱著她:你終于獲得了自由。
在簡愛那里,她似乎第一次實現(xiàn)了,雖然代價是一座城堡的燒毀,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也是,一座城市的坍塌才換來了人世間一對男女的相守。那多么浪漫,那多么動人。
三、堅守原則和信念,平衡人生中的愛,自由與尊嚴
我們常常說道,愛是所向披靡的,但這畢竟只是人類的幻想。愛在現(xiàn)實世界里,難免受到尊嚴與自由的阻礙。當簡離開那座黑色學校的時候,她選擇了自由。或者說她根本沒有其他選項,自由是她唯一的選擇;當她因為愛上羅切斯特全身心付出的時候,她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愛;當貧窮的簡愛因為羅切斯特因為一名瘋了的妻子而無法和她在一起,繼而傷心地離開桑菲爾德莊園,此時,她選擇了尊嚴;最后她卻依然因愛而回頭。
因為那時候,她找到愛與尊嚴的平衡,她在愛情里尋找到了自由。而如今的女性很幸運,高喊了很多年的平等終于實現(xiàn)了,大都是不再需要為尊嚴而討好愛了,更多的是因為自由而離開愛人。
我們的覺醒讓我們就像簡站在莊園的窗邊說“天際不是我們世界的盡頭”。我們的盡頭,當然也不會止于一個男人的懷抱。端莊與溫潤的女人們,往往有一顆狂野而不羈的心。不要小看,更不要輕蔑,因為總有一天,它讓人為之驚嘆。
簡愛
四、簡愛代表了現(xiàn)代女性,是一次啟蒙,也是真正的覺醒
簡愛其實很像我們當下的女性,簡愛生活的年代是19世紀初,距離我們整整兩百年。在那個年代,簡愛的意識對那一代歐洲人的影響可以說是晴天霹靂般的。就好比魯迅筆下的子君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你們誰也沒有剝奪我的權(quán)力!”
那種不依附性,那種努力把“我”從人群中區(qū)別出來,特別突出“我”,從而找尋“我”的存在價值和意義的那一聲吶喊,是多么振聾發(fā)聵。
有時候,人們真的可以自己選一選,愛,或者自由。如果你可以平衡,請愛;如果你無法平衡,你還是愛自由好了。這樣,才會給愛情最后一點尊嚴。
簡愛的那段經(jīng)典對白,重溫一下,依舊那樣有力,那樣戳人:
“我告訴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駁著,感情很有些沖動。“你難道認為,我會留下來甘愿做一個對你來說無足輕重的人?你以為我是一架機器?——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能夠容忍別人把一口面包從我嘴里搶走,把一滴生命之水從我杯子里潑掉?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不是想錯了嗎?——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現(xiàn)在一樣難分難舍,我不是根據(jù)習俗、常規(guī),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仿佛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簡愛與羅切斯特
五、現(xiàn)代的我們,有多久沒有去追求我們所愛的東西了?
最近常常在深夜的時候問我自己:我們有多久沒有全身心地去追求什么東西了?不論是愛也好,自由也好,或者其他任何能讓我們眼里閃現(xiàn)光芒的東西。
似乎信息時代的世俗空氣總讓我們覺得,探討一些過于精神化的東西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或者說,生活已經(jīng)讓我們這么不堪重負,哪有時間去考慮這些?但是,當物質(zhì)充斥著我們的毛孔的時候,你卻不得不承認:人,的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那是睡前醒來那一秒呆滯時候你下意識的思索,是你活著的一點勇氣與一點刺激。
簡愛與羅切斯特
讀經(jīng)典給我們的感覺更多是返璞歸真,它讓我們覺得有些精神化的東西,是就是,非就非,黑就黑,白就白,比如我們應該做一個善良的人,我們應該做一個好人等等,這些最最基本的堅守其實很難做到,而身為現(xiàn)代人,我們聰明的,便用無數(shù)虛幻的借口來原諒我們的這些墮落,而經(jīng)典里的那些傳統(tǒng)價值觀——那是一種凈化的感覺。
我們把千百年來最質(zhì)樸最原始的價值感吸入我們的肺腑,吐出去的是什么?是現(xiàn)代人無數(shù)的猶豫和糾結(jié)。一邊羨慕那么單純簡單的價值觀,一邊踐行另一套自我合理化的價值觀,比如愛情,簡愛面對愛情的時候,哪來那么多猶豫和糾結(jié),愛了就是愛了。而現(xiàn)代人,常常可憐到說不上愛情這個詞,因為在很多的關(guān)系中加入了算計,考慮和猶豫。
其實,愛情果真美好。從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