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釜山行》廣為流傳之后,馬東錫開始火速走紅,不但去好萊塢拍了《永恒族》,自己獨自擔綱主角的《犯罪都市》系列更是大破韓國票房紀錄,甚至成了票房保證。
他在作品中除了大塊頭、有智慧的特點和拳拳到肉的打斗場面之外,其“冷面笑匠”經(jīng)常口出金句的形象也相當搶鏡,成了他的又一大賣點。
而《狎鷗亭報告》這部電影正是考驗馬東錫喜劇票房號召力的時候。
馬東錫這次不以動作形象示人,而是以搞笑擔當主角一職,大量無厘頭對白、“吹牛卻不打草稿”的設(shè)定,的確時常給電影帶來了滿堂的笑聲。
可問題是這個格局絕非喜劇,反倒讓電影的定位變得頗為尷尬。
《狎鷗亭報告》在某種程度上是講韓國如何走上“整容大國”之路、狎鷗亭如何變成整容集中地的“發(fā)跡史”,主角兩兄弟又是如何互相利用、靠“坑蒙拐騙”拐成才的。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部劇情片,或者是有點反轉(zhuǎn)的騙局題材。
可《狎鷗亭報告》在“認真”的框架上,又強行加入無厘頭笑料,而這往往都流于臺詞上相對膚淺的笑料,而且除了讓馬東錫有個人發(fā)揮外,卻與劇情沒太大關(guān)系。
至于主線所講的兩兄弟從發(fā)跡到反目成仇,如果要搞笑或是反轉(zhuǎn),那不如夸張一點,拍成類似《行騙天下JP》系列的作品,或許會有不俗的效果。
可《狎鷗亭報告》的劇情就真的是直線式地講兩男主如何陷入一場“天仙局”,加上背景的描繪嚴重不足,令人投入感大減,失望而回。
整日游手好閑的大國有著天生的“聊天”技巧,深受附近的居民所愛戴,可實際上卻陷入個人財務危機的邊緣。
某天,他遇上了被陷害的整容醫(yī)生智友,大國憑著他的說話技巧,再加上智友的整容技術(shù),成功讓整容醫(yī)院迅速爆紅,更讓韓國的整容技術(shù)聞名,眾人爭相模仿。
正當二人的技術(shù)成為業(yè)界焦點的時候,沒想到背后已經(jīng)有人虎視眈眈他們的生意……
01.馬東錫在《狎鷗亭報告》中展現(xiàn)出濃郁的喜劇感,完全成了他的個人表演
說起馬東錫,很多人或許都會想起他拳拳到肉的動作演出,可無論在《永恒族》還是《犯罪都市》系列中,他所流露出的喜劇感都都完全顯露無疑,往往就是一個彪形大漢突然口出精妙而犀利對白,引得觀眾發(fā)出陣陣笑聲。
大概電影公司還有他本人都發(fā)現(xiàn)了這個喜劇感,便將《狎鷗亭報告》變成一部喜劇,而馬東錫本人甚至擔當監(jiān)制一職,施展渾身解數(shù)去逗觀眾發(fā)笑,嘗試轉(zhuǎn)型成諧星。
他在片中演一個典型的侃侃而談之人,每次都以帶點無賴方式去達到目的,這些不按常規(guī)的“籠絡”與洽談方式,甚至與搭檔都有點“幼稚”的關(guān)系,馬東錫都沒有留一手去讓觀眾停止笑聲。
精彩的對白、帶點反智的尷尬情節(jié),統(tǒng)統(tǒng)成為笑料的泉源,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有一個笑點。
仿佛要令該角色一跑出來就要有笑料,只是當中像裝神弄鬼談生意這一段,雖獲得哄堂笑聲,但對國人不“友好”。
如果觀眾老早就覺得馬東錫也可以做一個諧星、“大塊頭”跑出來已有一種強烈的喜劇感。
這部電影也確實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從動作演員變成了喜劇諧星,而他除了搞笑之外還演活一個不務正業(yè)的無賴的神髓。
02.在一個認真的故事中硬是加入了太多的笑料,令電影的定位變得模糊
電影的確有喜劇情節(jié),可這些笑料全都是由于馬東錫演角色的口中引發(fā)出來的,往往不是他說錯話,就是突然胡侃亂吹、講得天花亂墜讓觀眾發(fā)笑。
這些笑料也只是偶一為之而已,何況還跟劇情主線關(guān)系不大,其實就是流于對白,算是笑完便算、過目即忘。
這部電影跟韓國的一些作品對比,如《極限職業(yè)》、《秘密動物園》這類能通過角色的行為與主線來引觀眾發(fā)笑,多年后我對這些情節(jié)依然印象深刻,感覺真的天差地遠。
03.《狎鷗亭報告》看似是一個發(fā)跡故事,但除了馬東錫的搞笑本色之外,劇情與角色都似乎成了“配菜”
《狎鷗亭報告》其實是一部很認真的“發(fā)跡故事”、一部騙局片,硬要把之變成喜劇,并不是說就一定有問題,只是覺得有點三不像。
如前文所說,《狎鷗亭報告》的笑點都是依賴主角口述而成,說得難聽點就是“廢話式笑料”,隨后劇情又變調(diào)了——變回了認真。
除了主角之外,沒有一位角色需要負責喜劇演出,使得馬東錫不斷“口出狂言”,就像一個小丑演員一樣硬擠觀眾發(fā)笑,這與主線格格不入。
作為半個“真人真事”,描述韓國整容行業(yè)于千禧年代的發(fā)跡史,結(jié)合了真實與虛構(gòu)的情節(jié),帶點夸張也情有可原。
可劇情鋪排過于簡單,即使是開場男主角似乎就因為一句廢話式對話,讓他對整容行業(yè)產(chǎn)生興趣,這本身已難以令人投入其中。
我原以為這場“整容史”的源頭有什么特別之處,甚至有時候會誤以為這是倒敘式的故事,實際上劇情就是在這個莫名其妙的原因下開展,而他與搭檔之間的關(guān)系也不見有什么推進,一冷一熱的組合也難有火花。
二人沒頭沒腦地走在一起,又看不出二人有什么合作,最后又給無關(guān)痛癢的人所說的話成功離間、受騙,導致整個有點“傳奇式”的故事顯得太兒戲。
正因為這是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看似帶點傳奇色彩,看起來又有點夸張,兩位主角對行業(yè)與經(jīng)商的認識不大,卻誤打誤撞成了傳奇,
這一過程太順理成章,也沒有什么高潮起伏,令結(jié)局誤墮“天仙局”的張力大減,突然搞出生死一線的大爆炸場面,也令節(jié)奏變了調(diào)。
當我以為這是一個“整容史”的故事時,劇情對相關(guān)整容行業(yè)的刻畫不深,變更成一個飲食業(yè)、制造業(yè)的故事,也不會覺得有違和感。
我有時會以為馬東錫會裝模作樣去引誘家人入局,甚至玩得更盡興一些,搞出像《行騙天下JP》一樣的故事,可最后也就是平平淡淡的收場而已,實在令人失望。
總而言之,馬東錫從大配角走到主角,已印證了他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狎鷗亭報告》正是考驗他從動作英雄變成喜劇演員的時候。
他無時無刻都能“認真地抖包袱”,無厘頭地讓觀眾發(fā)笑,他在片中給我的感覺就是一位“橡膠人”,無論說話還是行為都散發(fā)出濃郁“橡膠味”,引人發(fā)笑,不過這倒成了電影的一大賣點,也是唯一的賣點。
成也馬東錫、敗也馬東錫,《狎鷗亭報告》明明就是一個認真的故事,硬加入喜劇元素但又拍得不夠深入,顯得不倫不類,更令故事的“認真”程度大降。
看著兩個“幼稚”的人突然成為商界奇才,實在是說服力極低,在馬東錫過強的喜劇感的個人表演之下,其搭檔鄭敬淏的發(fā)揮也相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