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晚間,電視劇《執(zhí)念如影》在正版視頻平臺4集上線,開啟了首播模式。這部電視劇由耿樂、宋洋主演,屬于犯罪刑偵題材的電視劇。劇作只有24集的劇情,卻在開局兩集當中,顯現(xiàn)出了自己的套路和絮叨。這種模式之下,顯然不夠吸引觀眾,很多網(wǎng)友根本不會堅持到“劇情相對高燃”的稍后劇情當中去。
犯罪刑偵題材的電視劇,在開局為了鋪陳人物關系和故事背景,而在敘事上過分絮叨的話,就會造成大面積的觀眾流失。這部《執(zhí)念如影》顯然犯了這樣的毛病。開局的兩集內(nèi)容,用了近90分鐘的時間,只交代了一個雙男主的人物關系,和雙男主想要查明師父死亡真相的主線故事。這樣的敘事,太緩慢了。近90分鐘,已經(jīng)是一部電影的時長了,竟然沒講出什么有效的故事來,真的說不過去。
不少精彩的犯罪刑偵題材的電視劇,會用30分鐘甚至于更短的時間,把整個故事的“世界觀”鋪陳出來,如果需要用到更多時長的話,最多也不能超過一集。類似的韓劇作品當中,我見過的最長鋪陳的,也不過60分鐘,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必須要在有效的時長當中下足了鉤子,讓觀眾能夠被吸引住才行。
《執(zhí)念如影》的開局兩集劇情,除了絮叨之外,更值得注意的問題便是,鉤子下得力道不夠,觀眾們不足以被吸引。師父被撞死,徒弟查真相。這么一個鉤子,整整當了兩集電視劇的懸疑點,顯然,《執(zhí)念如影》的懸疑性嚴重不足了。同時,師父被撞死了,兇手“另有其人”,觀眾們當然知道,但是,觀眾們憑什么要對兇手是誰感興趣呢?這就是該劇的癥結點所在了——看似下了鉤子,實則沒有鉤子。
真正好看的懸疑劇,需要鉤子連著鉤子,要有連環(huán)性,從而形成一種懸疑感的層層加碼,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觀眾。《執(zhí)念如影》開局兩集劇情,沒有懸疑加碼,而是一個懸疑梗用到底了。這么寫劇本,只能說是不懂行的。
更為掣肘的一點則是,這部電視劇的開局劇情,近乎全部都是套路式的。換言之,基本上找不出一處橋段是以往的影視劇當中沒有用過的。這種套路化的敘事,更加造成了大量觀眾的流失。不妨例證幾個套路敘事。
比如,開局劇情當中,師父被撞死,雙男主找真相的故事,真的已經(jīng)是大量懸疑犯罪刑偵類的影視劇和小說當中經(jīng)常遇到的了。尤其是雙男主“一正一邪”的設計,早就是大量的港劇玩剩下的了。這類人物角色設計,至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已經(jīng)屬于較為落伍的了。都2022年了,還這么設計雙男主的人設,就顯得小說作者和編劇們沒有創(chuàng)意感可言了。
再比如,男主在監(jiān)獄當中遭遇“霸凌”,然后通過自己的拳頭反“霸凌”。這種劇情,在開局的電視劇當中,占據(jù)了大量的時長。而這類內(nèi)容,難道不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港劇、港片當中已經(jīng)被拍爛了的嗎?拾人牙慧的東西,還當作寶貝來放到電視劇當中,就只能讓觀眾感覺這樣的創(chuàng)作缺乏基礎性的新鮮感了。
《執(zhí)念如影》在開局的兩集劇情當中,雖然試圖打造人設和故事關系,但因為這些打造的方式都是老套的、落伍的,造成了這部電視劇整體的觀感很差,尤其是懸疑劇的真實屬性被歸零了——故事都是老套的,人設都是別人用爛的,這樣的電視劇,當然無法讓觀眾覺得真實了——而懸疑劇一旦讓觀眾覺得虛假,它的懸疑性,就更要歸零了。
因為故事本身的套路性,造成了耿樂和宋洋的表演,也味同嚼蠟。當然,這種乏味感不是演員們的問題,而是故事太陳舊了,太像機械拼湊起來的了。所以,演員們無論如何努力表演,實現(xiàn)出來的角色,都已經(jīng)是別人的了,是觀眾們早就看到過的了。甚至于可以說,耿樂和宋洋越努力表演,越讓觀眾覺得可惜,乃至于反感這種雷同的劇情模式。
導演敘事風格上,則偏向于假。犯罪刑偵題材的電視劇,最怕的,也是這種臉譜化的假。《執(zhí)念如影》當中,沒有一個角色不是臉譜化的,劇本臉譜化設計,演員臉譜化表演,而導演更是用約定俗成的方式進行臉譜化拍攝。這么以來,整部電視劇的質感就喪失掉了。《執(zhí)念如影》是一部非常可惜的電視劇。(文/馬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