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中學過一首詩,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當時機械性的背書,長大后才驚覺“書中自有顏如玉”,它內涵著淺顯又有分量的道理。
憂郁的日子里能做到鎮(zhèn)靜的,是了不起的人,比如李雙江的長子——李賀。
李雙江的兒子
提起李雙江,幾乎瞬間可以聯(lián)想到一個詞“晚節(jié)不保”。但李雙江的“晚節(jié)不保”,卻并不是因為他自己,而是因為他的兒子李天一。李天一的丑聞,雖然時隔多年,看似風波已過,但是互聯(lián)網又怎么會沒有記憶呢?
李天一出事后,李雙江一把年紀為兒子奔波的身影既心酸又可氣。
李天一是李雙江的幼子,更是李雙江跟心愛的人晚來得子。李雙江對這個兒子不可謂不溺愛,只要兒子想要的,李雙江統(tǒng)統(tǒng)雙手捧來,于是李天一被嬌寵得不成樣子。但是做錯了事就要為此付出代價,因此李天一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李雙江有兩個兒子。
李雙江的大兒子名叫李賀。眾所周知,李雙江有兩段婚姻,沒錯,李賀就是李雙江和前妻的兒子。李雙江的前任妻子名為丁英,是個舞蹈演員。他們的結合是個標準的姐弟戀,因為丁英比李雙江大5歲,但他們未能共白頭。
父愛缺失的不僅是童年
李雙江和丁英離婚時,已經是獻唱春晚舞臺的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了。丁英配不上李雙江之類的言論也因為二人事業(yè)上的差距被無限放大,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二人的角色原本是顛倒的。
李雙江和丁英相遇于微時,不過,“微”的只有李雙江一個罷了。丁英出生在新疆的藝術家庭,家里在新疆的根基深厚,不是窮小子李雙江能比的。他們相識之初,屬實是李雙江高攀了丁英。
后來李雙江和丁英戀愛了,依靠丁英家庭的扶持,李雙江在工作上大有起色,他們也順理成章走進了婚姻殿堂。本以為“愛情結晶”的誕生會讓這段感情更加牢固,但是很顯然,李雙江和丁英之間,愛情有,但是不多。
李賀從小便過上了沒有父親陪伴的生活,他似乎習慣了生活里只有母親一個,但是小孩子的自尊心卻總是輕易受打擊,他也會思考:為什么我的爸爸不能像別的小朋友的爸爸一樣陪在身邊呢?
李雙江無疑是自私的。他將妻兒留在了新疆,獨自去北京打拼事業(yè)。可見,當時的李雙江心里家庭是排不上第一位的。也許丁英多年來早已看透世態(tài)炎涼,人心趨利,但李賀小小年紀便父愛缺失,于他來說,是一輩子的遺憾。
直到父母離婚的消息傳來,李賀也仿佛得到了解脫。他心疼母親多年獨自一人苦苦支撐,結束了似乎也好。
父母沒離婚時尚且父子不親近,父母離婚后的李賀父愛缺失似乎更加板上釘釘了。父親這個身份在李賀的生命中,一消失就是很多年。
憂郁的日子里選擇鎮(zhèn)靜
很多父母會擔心離異孩子受到影響,人格發(fā)育不健全,于是即便婚姻名存實亡也苦苦堅持。殊不知,好的家庭教育是可以讓孩子正確看待婚姻,依舊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比如丁英就將李賀教育得很好。
李賀出國了,遠離了家庭帶來的紛紛擾擾,踏上了求學的道路。歸國后的李賀,變得更加沉穩(wěn)低調。或許是李雙江在李賀的生命中缺席得太久,李賀也不屑于打著“李雙江兒子”的旗號。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北京總政歌舞團。
李賀到底還是走上了父母一樣從藝的道路,卻一改父母臺前的身份,轉而做起了幕后。他將沉穩(wěn)低調四個字貫徹在整個工作當中,業(yè)內的口碑也越來越好。
這個不被李雙江重視的兒子,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蛻變成了李雙江意料不到的優(yōu)秀樣子。
親緣最難割舍
李雙江如今已經年邁,幼子李天一的出事更是讓李雙江備受打擊。而在此時,李賀的出現(xiàn)無疑帶給了李雙江新的生機。
李賀主動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連帶著繼母,李賀也一同照料得很好。李賀與李天一本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要說感情多深,那是真未必,能讓李賀在此關頭挺身而出的也只有和父親割舍不了的親緣和不太深厚的感情罷了。
在李雙江因為李天一的事情急病了時,是李賀在床前悉心照顧,也是李賀一遍遍勸慰父親困難中也要振作。李賀沒有怨恨自己的父親眼里只有弟弟而沒有自己,依舊懷抱善意地去看待這個世界,說明李賀真的被教養(yǎng)得很好。
而李賀的母親丁英,或許比任何人都了解李賀對父愛的渴望,和對父親李雙江的復雜感情。于是丁英并沒有阻止李賀照顧父親甚至繼母的行為,這也足見丁英是個頗有肚量和格局的女人,也難怪李賀成長得這么好。
家庭教育是成長之基
當代社會,“卷”似乎成為了風向標。父母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于是從小便各種各樣的給孩子報班學習。雖然有些苛刻,但是也不失為父母對孩子能力培養(yǎng)的一種手段。但是好的教育可遠不止于此。
好的教育不僅要有能力上的培養(yǎng),更要有品德上的灌輸。思政教育能成為主流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品德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行為的基本指導思路。品德不端的人很難行為端正。李天一就是個反面例子。
反觀李賀,成長中面對很多問題,但是他都能在逆境中找到出口,將精力用去正經地方,最終成為對社會有貢獻、對家庭有支撐的人。
不難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于孩子的一生來說,有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