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雪崩!
從剛開始登錄豆瓣的8.8;
過了幾天,直接下滑到8.3。
然后,再跌到了7.8。
并且在對于電影的評價上,也是各有紛爭。
有人認為,電影貼近現(xiàn)實,觀眾能夠產生共鳴;
有人評判,套著科幻的皮,說著雞零狗碎的老掉牙的母女情感;
也有人認為,楊紫瓊演的十分不錯。
各種評論不一而足。
只是誰也沒想到,《瞬息全宇宙》的口碑,能夠跌得如此之快。
甚至。
還有著下跌的趨勢。
這讓一些沒有看過電影的觀眾,就產生了疑惑:
這電影究竟是好電影?還是爛片?
為什么會在一片叫好的情況下,還有人痛斥爛片?
評價電影的好壞標準,究竟在哪?
對于電影的評價,其實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
因為不管電影拍成什么樣子,不同的觀眾,對于同一部電影的評價都會不同。
比如卡梅隆拍攝的《泰坦尼克號》。
作為一部愛情電影,很多人都曾經(jīng)為杰克與露絲真摯的愛情而感動落淚。
將《泰坦尼克號》奉為經(jīng)典愛情電影。
而《泰坦尼克號》在票房上的表現(xiàn),也是毋庸置疑。
以18.5億美元票房,打破了此前由斯皮爾伯格拍攝《侏羅紀公園》的9.12億美元。
成為1997年之后,世界第一票房電影(此紀錄后被《阿凡達》打破)。
可以說。
這樣的電影,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都是經(jīng)典電影。
但即便是這種電影,也依然存在差評。
認為電影的邏輯存在問題,乃至是下三濫的色情電影。
再有《阿凡達》這部電影。
作為一部“革新性”電影,將3D技術在影視領域掀起狂潮的電影。
不管是從票房記錄,27.4億美元。
還是從其掀起的各種“阿凡達”熱潮來看。
阿凡達都是載入電影史冊的電影,但即便是這樣的電影,也依然存在差評。
可想而知,對于電影的感受,對于電影的評價,每個觀眾都是不同的。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即使是同一批觀眾 ,對于同一部電影,在不同時期,也會產生有不同的評價。
這種情況比較魔幻,當屬“魔幻現(xiàn)實主義”電影《小時代》。
在四部電影上映乃至過后的一段時間,幾部小時代電影,觀眾高度一致認為這是經(jīng)典的爛片。
甚至冠以“PPT電影”的名頭嘲諷。
由此可見,對于電影的評價,基本上是十分主觀的事情。
但是!
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一邊叫好,甚至打破了票房紀錄,乃至能夠載入電影史冊的電影,卻還會有人不屑一顧?
除了主觀評價原因之外,外在的觀影條件也是十分重要。
有些電影天生就是為了大屏幕而生,需要配合電影院的視聽條件,才能達到完美的沉浸觀看效果。
因為在電影院之中,大屏幕能夠更好地呈現(xiàn)電影的各種細節(jié)。
也更能夠讓觀眾體驗視覺效果。
《阿凡達》與《瞬息全宇宙》就是這樣的電影。
這一類的電影,往往在視聽上能夠給觀眾一種新奇乃至震撼的效果。
而在劇情上,則是可能會稍微有些欠缺。
也即是所謂的“重特效,輕劇情”。
比如,《泰坦尼克號》就是十分簡單的“一見鐘情”加上災難元素。
《阿凡達》的故事內核,也十分簡單,外星殖民。
而有一類作品,則是不太適合在大屏幕上播放,反而十分適合在小屏幕上持續(xù)播放。
比如《肖申克的救贖》、《大話西游》等等電影。
這種類型電影,則是“重劇情,輕特效”。
典型的《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在大屏幕上水土不服,在小屏幕上如魚得水。
作為影史上公認的神作,IMDB上排名第一,豆瓣評分9.7。
但是在當年來看,卻是一部撲街電影。
投資2500萬美元,最終票房僅有2800萬美元,投資方血虧1000多萬。
后來反而是靠著電影公司販賣光碟,讓口碑慢慢發(fā)酵,走到了IMDB榜上前三甲的地位。
雖說登頂?shù)谝唬且驗樽哌\。
諾蘭《黑暗騎士》的粉絲與弗朗西斯《教父》的粉絲開掐,才讓《肖申克的救贖》登頂。
但這依舊和電影本身的內容質量,以及天生適合在小屏幕上播放有關。
因為這類電影,重劇情輕特效,甚至是沒有“花里胡哨”的特效,會讓觀眾將目光聚焦在劇情上。
放在大屏幕上,就顯得電影撐不起大屏幕,大屏幕也顯得有些空洞。
但是在小屏幕上播放,小屏幕雖然在細節(jié)方面的呈現(xiàn)比不上大屏幕。
但是。
小屏幕會讓觀眾更加關注劇情,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要素。
這也是《肖申克的救贖》后期口碑逆襲的原因。
但是如果將天生適合在大屏幕上的電影,拿到小屏幕上播放,那無疑是放棄了自己的優(yōu)勢,拿著劣勢去和別人競爭。
這也是《瞬息全宇宙》與《阿凡達》口碑會出現(xiàn)問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