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風云,朝花夕拾】
徐克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新浪潮電影的帶頭大哥,香港十大導演之一,金馬獎、金像獎和金雞獎三金大滿貫導演,武俠片一代宗師。1991年到1997年先后制作過七部黃飛鴻題材電影,其中李連杰主演《黃飛鴻》、《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和《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三部知名度和水準最高,甄子丹主演《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在昆汀的推薦下北美票房大賣,趙文卓主演《黃飛鴻之王者之風》故事延續(xù)《黃飛鴻之王者之風》借助CCTVT6輪番重播,知名度也非常高,唯獨《黃飛鴻之龍城殲霸》首映票房慘敗,至今依然相當冷門。
今天我們來探討《黃飛鴻之龍城殲霸》票房慘敗的根源,在探尋根源前有必要先來回復一下,關(guān)于《龍城殲霸》票房慘敗的說法。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無非是趙文卓根本沒有票房號召力,撐不起大男主,跟風徐克《黃飛鴻》的電影太多,導致觀眾審美疲勞,《黃飛鴻之龍城殲霸》電影整體質(zhì)量太差,讓觀眾失去熱情。這三個觀點乍一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沒有找出根本原因。
趙文卓票房號召力不如李連杰,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票房號召力強的演員,不一定每一部電影都賣座,比如李連杰《龍行天下》打著《92黃飛鴻之龍行天下》的旗號只收獲809萬港幣的票房。同理票房號召力弱的演員主演電影,也未必票房都很低,比如趙文卓《黃飛鴻之王者之風》拿下1118萬港幣的票房,因此《黃飛鴻之龍城殲霸》票房慘敗的原因完全歸咎于趙文卓顯然不合理。
電影是團隊藝術(shù),臺前幕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關(guān)乎影片整體質(zhì)量,影片票房慘敗要電影本身找原因。《黃飛鴻之龍城殲霸》演員陣容與《黃飛鴻之王者之風》相比更加強大,因為關(guān)之琳飾演的十三姨回歸,幕后團隊依然是徐克電影工作室班底。唯一變化的就是影片整體風格,前幾部中黃飛鴻身穿傳統(tǒng)長衫,謙謙君子彬彬有禮,更有一代宗師的風范,《黃飛鴻之龍城殲霸》中黃飛鴻為了打入海盜大本營,身穿黑色夜行衣,更像是特務(wù)或者忍者,宗師應該以德服人才能讓人信服,然而黃飛鴻竟然被海盜張保仔懟得啞口無言。這樣一來黃飛鴻一代宗師的形象立不住了,因此影片整體出問題。
更重要的一點張保仔本人是劫富濟貧的俠盜,他原本是非常善良正直的人,遭到滿清朝廷壓榨和迫害,被逼無奈才走上海盜之路。雖然淪落為海盜,但是他依然不忘初心,經(jīng)常幫助受苦受害的底層老百姓,張保仔在廣東和香港民間非常有知名度,大家都認為張保仔是俠盜和英雄。正是因為大家對英雄的熱愛,更愿意接受英雄是一位英俊瀟灑的美男子,因此張徹導演,狄龍主演《大海盜》非常受歡迎。
然而徐克《黃飛鴻之龍城殲霸》把張保仔塑造成貪婪自私,陰險狡詐,十惡不赦的大魔頭,這樣的人物設(shè)定怎能讓香港觀眾接受?
同樣《加勒比海盜3:世界盡頭》周潤發(fā)形象丑化張保仔的做法,在香港和內(nèi)地觀眾眼中非常敗人品,后續(xù)周潤發(fā)連續(xù)多部電影票房慘敗,直到姜文《讓子彈飛》和王晶《澳門風云》周潤發(fā)電影才票房回暖。
無論是再厲害的導演,還是再強大的資本?都不能為所欲為,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設(shè)定角色,寫劇本時一定要考慮到觀眾的喜好,以及民間對歷史人物和傳奇人物的態(tài)度。張保仔是清朝嘉慶年間的海盜,香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香港人心目中的俠盜和英雄。
徐克從1966年舉家搬遷到香港,1993年拍攝《黃飛鴻之龍城殲霸》時在香港已經(jīng)生活20多年,不可能不知道觀眾對張保仔的態(tài)度,他為什么要與觀眾對著干呢?其實這就是合拍片的無奈之舉,《黃飛鴻》系列前兩部時都是香港嘉禾公司和電影工作室制作和發(fā)行的純港片,純港片時代人物形象非常飽滿,洋人也有好人比如神父,國人也有壞人比如販賣人口的沙河幫。
《黃飛鴻3之獅王爭霸》開始采取香港和內(nèi)地合拍模式,合拍片之后意識形態(tài)放在首位,《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俄國人必須是壞人,《黃飛鴻之龍城殲霸》海盜必須是壞人,在這種環(huán)境下把張保仔塑造成大反派。如果當時徐克虛構(gòu)一位人物當大反派,或者把張保仔改為馬保仔觀眾接受度能更高一些,對應的票房也會相應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