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浩冉)
(頒獎現(xiàn)場)
巴黎時間12月1日晚,第11屆巴黎中國電影節(jié)頒獎典禮在法國巴黎巴納賢舉行,青年演員蕭浩冉憑借電影《侗族大歌》獲得該屆電影節(jié)最佳新人男演員獎,演技受肯。此次獲獎是蕭浩冉進軍銀幕之后收獲的首個個人獎項,對于他來說承載著深刻意義。
回顧電影《侗族大歌》拍攝期間,蕭浩冉誠懇的感謝所有為《侗族大歌》付出的每一個人,因為拍攝條件有限,主創(chuàng)人員全部住在當?shù)乩相l(xiāng)的家里,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契機,所以能夠更加真實的感受到侗族人民的質樸和熱情。蕭浩冉把自己感知到的情感全部放到了自己的角色那福身上,才有了后來性格更加豐滿的那福,因此“那福獲的獎,是所有人的獎”蕭浩冉笑稱。
電影《侗族大歌》講述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主要圍繞劇中三大主人公阿蓮、那福、千樹的曲折情感故事為發(fā)展主線,三位同為侗族歌師,在長期的生活中面臨著愛情和友情的極大考驗和煎熬,錯綜復雜的情感最終三個人都選擇了理性的放棄。蕭浩冉飾演的那福在這樣陰差陽錯經過漫漫幾十載的人生旅途中,為大家展現(xiàn)一份極為偉大的濃濃真情。
而本身是漢族的蕭浩冉在飾演歌師之前其實是并不會唱侗族歌曲的,由于侗族語言的特殊性,侗語對于普通人來說很難學習。而蕭浩冉所飾演的歌師角色對于這個民族卻有很大意義,因為侗族歌曲記錄了很多歷史、智慧和情感,所以會的歌越多就代表懂的越多,才會被稱為“歌師”。因此蕭浩冉為了符合“歌師”這一形象,把數(shù)十首本來讀起來都困難的歌曲用自己的方法全部背了下來,足見其敬業(yè)精神。最佳新人男演員獎實至名歸。
電影《侗族大歌》此次巴黎中國電影節(jié)還收獲了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女演員獎。此前,影片先后入圍參賽第22屆維多利亞國際電影節(jié),獲得組委會頒發(fā)的特別大獎“新文化浪潮電影大獎”;入圍參賽第49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jié),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藝術指導獎;獲得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民族電影“最佳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