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450年持續(xù)釀造的國窖1573獨家冠名播出的《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第四期將在今晚和大家見面。本期節(jié)目由探源導師單霽翔,帶領探源團王昱珩、李響、朱潔靜、鄭璐,走進十三朝古都,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的西安,聚焦“樂舞文明探源”。樂舞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樂舞與勞動、宗教、祭祀、社交活動等密切相關,唐代樂舞的興盛,正是國家強盛富足的真實寫照。“溯源”樂舞文化,對當下藝術審美發(fā)展、多元文化交流有著重要啟迪。
探源團聚集在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墻,由三個神秘的線索指引,從中國第一座大型現(xiàn)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到被唐玄宗李隆基追封為“讓皇帝”的李憲惠陵,再到陜西考古博物館,一路探尋,用心感受,節(jié)目不僅呈現(xiàn)了一千年前大唐盛世的鼓樂升平,更是見證了中華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
尋蹤手勢、笛、鼓線索邂逅絲路文化探秘千年唐陵護陵往事
唐代絲綢之路的發(fā)展達到頂峰,它不僅是一條商貿之路,更是文化、藝術的交流之路。探源團一行根據“探源箱”內的三個線索,來到了有“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之稱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在這里,單霽翔率先尋找到暗藏線索的鎮(zhèn)館之寶——唐三彩駱駝載伎樂俑。據陜歷博藏品管理部主任賀達炘介紹,同類型的載伎樂俑在全國范圍內僅發(fā)現(xiàn)了兩件,另一件現(xiàn)存中國國家博物館。陜歷博的這件載伎樂俑有什么獨特之處,它身上又藏著哪些生動故事呢?與此同時,李響也在博物館中找到另一個線索——唐彩繪雙環(huán)望仙髻女舞俑,女舞俑奇特的手勢背后又有什么特殊寓意?
中西方文明在大唐盛世交流融合,推動中國樂舞文化發(fā)展到達巔峰。為找到最后一個鼓的線索,探源團來到唐讓皇帝惠陵,與考古學家張?zhí)N一起,進入古代“樂舞發(fā)燒友”讓皇帝李憲的地下陵寢。陵墓壁畫城樓圖有什么鮮為人知的秘密?三道墓門之后,探源團發(fā)現(xiàn)墓道上方的盜洞,又會引出一段怎樣的護陵往事?惠陵中的一號壁龕,正是出土線索中陶鼓的地方,為追尋陶鼓足跡,探源團轉戰(zhàn)陜西考古博物館,為何善吹橫笛的李憲墓中會出土一件陶鼓?唐玄宗花萼相輝樓的背后,又暗藏怎樣的兄弟情深?今晚的節(jié)目將為您一一揭曉。
陜歷博壁畫修復室罕見公開 樂舞情境夢回盛世長安
唐墓壁畫是中國獨有的墓葬壁畫,也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形象資料。經過歷史的風煙,這些珍貴的壁畫極其脆弱,需要更為小心的保護與修復。探源團來到陜歷博壁畫保護修復研究基地,近距離觀賞韓休墓壁畫《玄武圖》,它的發(fā)現(xiàn)與修復,歷經了哪些跌宕故事?探源團沉浸式體驗壁畫模擬樣塊修復,王昱珩、李響、鄭璐三人截然不同的工作風格,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與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對外交往的開放胸懷。中華樂舞文明實現(xiàn)了多元文化和諧并存,對世界各民族樂舞文化兼收并蓄,不斷追求樂舞技藝的交流互鑒。節(jié)目最后,王昱珩、李響、鄭璐換上大唐盛裝,在一場“穿越”千年的大唐夜宴中,邂逅來自盛世長安的樂舞升平。大唐樂舞文化是理性和藝術的融合,千年歷史彈指已過,而盛世余音繚繞,文明交流的種子生生不息、與世長存。
中外文化交流在唐代得到空前的發(fā)展,文化的交流融合促進了藝術的繁榮昌達。為何說唐代伎樂紋八棱金杯見證了對外交往的頻繁和強盛?它又和絲綢之路有何種關系?今天20:20,鎖定北京衛(wèi)視《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在千年長安的盛世文明中感受樂舞魅力,見證中華文明包容并蓄的博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