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放棄希望
但是可以放下希忘
音樂思辨者 華晨宇 第五張唱作專輯 希忘Hope
希望是向陽而生 希忘是絕處逢生
在虛幻與現(xiàn)實之間 音樂是最好的開關
2022年12月20日,華晨宇和知名制作人鄭楠合作推出的第五張全新專輯《希忘Hope》已于網易云音樂正式上線。在這個短視頻盛行的時代,華晨宇依然認真制作專輯來傳達自己的音樂理念,距離上一張專輯《新世界NEW WORLD》已發(fā)行二年多,但專輯中文名稱取名為《希忘》,[忘]是忘記的忘,而不是期望的望,讓人相當好奇專輯想表達什么樣的概念?
平常若聽到Hope(希望)這個詞,大部分人的反應可能是夢想,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希望”其實很矛盾,追逐夢想的過程中,當欲望變得強烈,也越容易在過程中迷失。尤其是回歸現(xiàn)實世界,當生活壓力變大,更讓心里的情緒暗涌。有些人喜歡喝酒,想借由酒精來麻醉自己,希望暫時能遺忘壓力和煩惱;而有的人努力往希望前進,還是可能會在現(xiàn)實中遇到挫敗,會出現(xiàn)想要逃避和遺忘的念頭。日常中的我們,往往是一邊想逃避又一邊很努力的前進,這種希望和希忘同時存在,就像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是一種內心情緒的反射。在這個現(xiàn)實與虛擬,越來越模糊的元宇宙時代,希望還是希忘?就看你自己如何選擇……
辯證式思考 置身自己的曙光主義
在這張全新專輯中,華晨宇提出了一個有哲學思辨意味的名稱「希忘」。回顧世界歷史,音樂和哲學確實有密切的關系,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在理想國中提到,音樂有對靈魂直接的影響。「哲學重要的是思考過程,不是那些答案。」 哲學(philosophy)的原始涵意是「愛與智慧」,是兩個古希臘字「愛」(philia) 與「智慧」(sophia) 的結合,這種哲學精神近年常常出現(xiàn)在花花創(chuàng)作的音樂中。就像他創(chuàng)作的《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并不是在形容抑郁癥是什么樣子,而是希望透過這首歌讓大家思考如何正向的看待這個世界,并且關心身邊有類似癥狀的朋友;或是新專輯中的新歌《小鎮(zhèn)里的花》,這是一首描寫失去摯愛親人的歌曲,卻用充滿詩意的文風,用山、河、飛鳥等意象架構出獨特的音樂空間,讓聽者置身其中進行自我思辨。聽華晨宇的歌,對他來說過程比結果重要,他沒有要給聽眾任何答案,因為許多人生重要的議題并沒有標準答案。「怎樣才是成功的人生? 」、「怎樣才算幸福? 」,這些哲學的經典問題從來沒有任何人能提供標準答案,只能每個人親自去成長和感受。
華晨宇的新專輯《希忘Hope》或許是一個虛擬開關,當你打開這個開關,可以暫時忘記那些讓人煩惱的現(xiàn)實世界,就像《飛行模式》是獻給每天生活在充滿壓力的打工族群,當每天出門為了夢想而打拼,偶爾需要放飛自我和逃避壓力的時候,你可以戴上耳機,暫時忘記現(xiàn)實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即使只有短短幾首歌的時間,已經足夠讓聽眾可以重新充電;又或是《走,一起去看日出吧》,這是華晨宇這兩年轉換了自己生活方式后所創(chuàng)作的新歌,也許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不好的事和不好的人,但愿每個人都有發(fā)現(xiàn)美好的一顆心,就像黑夜總會過去,明天曙光總會來臨,人生不能放棄希望,但是可以放下「希忘」。
哲學系搖滾 希望和希忘的領航者
在這張新專輯的企劃過程中,華晨宇也曾主動提到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迪倫,這位搖滾詩人已經唱了60多年,而且80多歲還在持續(xù)創(chuàng)作。翻看近代音樂史,他被人視為60年代搖滾反叛精神的宗師,從不刻意討好聽眾。有人說他的作品具有時代性卻沒有時間性,當年輕人隨著時代變遷長大,社會風氣及生活習慣也不斷改變,巴布狄倫依舊用自己的方式,吟唱著永恒的主題,如情愛、信仰、人性、歲月等等。很多搖滾歌手都讓人覺得作品帶有哲學思維,這也是花花希望自己的創(chuàng)作將來能留給聽眾的,不只是聽過就忘的流行歌,而是可以發(fā)人省思的作品。
虛幻和現(xiàn)實 樂觀和悲觀的鏡中人
自從2019年底讓人印象深刻的剃了光頭之后,華晨宇開始刻意留長頭發(fā),就是希望能有機會做一個經典搖滾歌手的長發(fā)不羈造型。而這次新專輯他不僅實現(xiàn)了此心愿,呈現(xiàn)了難得一見的帶有漫畫感的搖滾王子風造型,更是再度落發(fā)以超短發(fā)寸頭造型為數字專輯拍攝封面。因為在這張《希忘Hope》專輯中還有另外一個想表達的概念,就是——「虛幻與現(xiàn)實」:「希望是虛幻的,希忘是現(xiàn)實的」。知名時尚攝影師柳宗源首次和花花合作拍攝,為他量身訂制3D面具,化身為虛幻感的未來人,也非常符合新專輯中想表達的「希忘」式宇宙審美觀。就像這張新專輯的預告片中他所闡述的:「希望,是春暖花開」 「希望,是打開一扇門」 「希忘,是關上一扇窗」「我希忘...」透過這張新專輯,你可以聽見更多關于華晨宇的「希忘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