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紹峰小時候舊照
馮紹峰小時候舊照
或許因為近期的檔期太滿,這一次,接受新京報專訪的馮紹峰略顯疲憊。一輪采訪結(jié)束后,他安靜地坐在那里,略帶撒嬌氣地說,“讓我先緩緩”。之前因拍戲佩戴美瞳,令他到現(xiàn)在眼睛還會時常發(fā)干發(fā)紅,面對記者的問候,他聳聳肩,“演員嘛,這點兒事不算什么。”
曾經(jīng)有人說,馮紹峰很不喜歡接受采訪,也不會滔滔不絕地討媒體歡心,雖然在娛樂圈打拼多年,他更像是活在自己構(gòu)建的世界里,專注于一件他最信服的事情——演戲。一夜躥紅不會煽動他的內(nèi)心,票房高低也不會左右他的心態(tài),他坦言自己就想把戲拍好,“哪種類型的角色我都想嘗試,我不希望把戲路變窄,老是拍一類作品、演一類人,總炒冷飯的話,工作就沒意義和價值了。”而對于眾人關(guān)心的感情生活,他稱,“有喜訊一定告訴大家。”
入行之前
父親希望他做個公務(wù)員
馮紹峰似乎早已厭倦被問是不是“富二代”的問題,他曾多次澄清過自己只是普通家庭出身,“我承認自己從小沒吃過什么苦,但不像大家說的那么夸張,連我爸媽都被‘闊少’的新聞驚到了。我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我的父母也是普通人。”
1978年出生于上海的馮紹峰,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優(yōu)異。記憶里的第一次受挫是高中考上尖子班后,當全班都很優(yōu)秀時,他頭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績不再是前幾名了,倔強的他很不服氣,便更努力地學習。1994年,馮紹峰考入上海重點中學,并因會考成績優(yōu)秀,沒參加高考直接保送進了上海戲劇學院,還成了上戲表演系里唯一一個拿獎學金的人,“一直以來,我應(yīng)該算是比較聽話的孩子,但也有叛逆的時候。讀書時我曾背著爸媽去考摩托車駕照,當我把駕照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的臉色真的很難看,因為他們覺得騎摩托車太危險了。”
小時候,馮紹峰的母親特別注重培養(yǎng)他的文藝氣質(zhì),送他練小提琴、參加話劇社、演講比賽和課外兒童藝術(shù)團體。4歲那年,他參加數(shù)千人的演講比賽,一個小青蛙的故事,讓他獲得了一等獎。“我媽媽本身就很喜歡文藝,但她從沒想過讓我成為演奏家或是演員,只是希望我通過接觸這些來陶冶性情。”
不同的是,馮紹峰的父親對他的職業(yè)規(guī)劃卻另有想法,他希望兒子學管理專業(yè)或是考公務(wù)員,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才穩(wěn)妥。直到后來馮紹峰考進上戲念書,畢業(yè)后不停地拍戲,那份堅持打動了馮爸爸,“可能我爸看我能持續(xù)這么多年,慢慢就習以為常了,現(xiàn)在對我來說演戲就是事業(yè),家人也漸漸接受了。”至今,馮紹峰都記得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拿給父母看時他們那欣慰的表情,他確信父母是想子女做出一些成績,更重要的是做喜歡做的事。
遭遇低潮
無戲可拍就去劇組求角色演
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馮紹峰的演藝之路走得很順遂,演什么像什么,演什么紅什么。他笑著搖搖頭,說這一路其實走得很艱辛,唯一讓他感到慶幸的是,至今他對演戲還是那么熱衷,不曾厭倦。
2001年馮紹峰從上戲畢業(yè),同年他與王姬主演了家庭倫理劇《愛情密碼》。之后,還沒嘗到演戲之趣的他就遇上沒戲拍的低潮期。回憶那段時間,他說,就喜歡宅在家里打游戲,“其實那時我心里特別焦慮,看著同學都出去拍戲了,自己卻無所事事。不知怎么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覺得再這樣消沉下去也不是辦法。之后我就一個個地跑組,爭取面試機會,后來接的戲才漸漸多了起來。”
事實上,馮紹峰早年也接拍了不少戲,2008年因出演民國劇《鎖清秋》還一度被媒體封為“年代戲小生”。但在電視劇《宮鎖心玉》(簡稱《宮》)前卻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2011年馮紹峰憑借《宮》中霸氣兼柔情的“八阿哥”一角,奠定了其熒屏霸主的地位。
回想起來,爆紅之前的這近十年的日子或許是他最喜歡的時光。那時他常年在橫店拍戲,各種角色都接,只要能演戲、有戲可拍就特開心,雖然不被人認識,但日積月累打磨演技換來了人生中最踏實的一段時光。
對于“要紅到什么程度”“要賺多少錢”他似乎并沒有什么野心,“我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演員,腳踏實地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喜歡的事仍然在做,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
演戲靠逼
演不好時真想收拾行李走人
轉(zhuǎn)戰(zhàn)影壇之后,馮紹峰似乎把男神形象拋到九霄云外,《后會無期》中馬浩漢一角,卸下偶像包袱的他被忽悠到孤島和沙漠,整天頭不梳臉不洗一身邋遢;拍 《黃金時代》時,進組第一天就崩潰了,“我覺得自己找不到蕭軍的感覺,它似乎離我很遠,甚至覺得自己演的太差該收拾行李走人,結(jié)果許鞍華導演卻說比她想象中的要好。我不信,反復(fù)問她是不是真的。”
他說每個角色剛開始的時候自己都會很焦慮,畢竟從現(xiàn)實轉(zhuǎn)換到角色的過程是痛苦的。后來他發(fā)現(xiàn),遇到難以掌握的角色就要逼自己進入主人公的世界,“拍《狼圖騰》時,我每天到現(xiàn)場就在草原上一坐,把自己想象成來內(nèi)蒙古的知青,天天和狼呆在一起,熟悉它們的習性,雖然面對新角色壓力也大,但我必須融入,否則就會拖累團隊。”
馮紹峰說,他衡量事業(yè)好壞的標準就是“有無戲拍”,選角多元化、選喜歡的角色是他接拍作品的標準,“我不會去接不喜歡的戲,都是累、都要花同樣工夫去做一個角色,為什么不選一個喜歡的呢?另外,不同類型的角色很重要,總在炒冷飯多沒意思。”不論是《幻城》還是正在拍攝的《那片星空那片海》,馮紹峰現(xiàn)在嘗試的都是熒屏上的新題材新模式,“上學時就看過《幻城》,當時就在想這故事以后一定會被拍成電視劇或是電影,現(xiàn)在由自己來演也挺有緣分的,最重要的是我從沒嘗試過仙俠、玄幻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