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少數(shù)民族都是不同的存在,少數(shù)民族的名字都是根據(jù)自己民族的文化而定的,那保安族名字的由來,有哪些古跡?
保安族名字的由來:
據(jù)文獻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今青海省同仁縣保安城的西山曾建立保安堡。“保安”是由地名演變?yōu)樽迕摹R话阏J為該族是元、明時期以信仰伊斯蘭教的一支蒙古族為主,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吸收了一部分回族、藏族、土族等而逐漸形成。也有人認為保安族是以四川、陜西等地遷至青海同仁一帶的“回回”人為主發(fā)展而來。他們原以駐軍墾牧形式住在同仁境內(nèi)隆務河兩岸。長期與當?shù)貣|鄉(xiāng)、撒拉、藏等族交往、通婚,而逐步形成發(fā)展為保安族。
明末清初,保安族社會發(fā)展,人口增加,當時保安城內(nèi)“番回”達百余家,城外有四屯,一干余戶,由土干戶統(tǒng)治。雍正七年1729土千戶王喇夫違抗清朝,川陜總督岳鐘琪派兵進剿,將保安堡原募“番兵”遣散,改設“把總”,改屬西寧鎮(zhèn)統(tǒng)轄。乾隆二十七年1762又隸屬循化營,由蘭州府管轄。同治初年,保安族因受當?shù)乩锝搪账路饨ㄖ髌蹓海黄葨|遷。先在循化居住數(shù)年,后又轉徙今甘肅積石山下大河家、劉集一帶定居下來,他們居住的大墩、甘梅、高李等村莊,仍被習慣地稱為“保安三莊”。從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一直處在地方軍閥馬安良、馬步芳等統(tǒng)治下。1930年起,國民黨政府推行保甲制,將該地劃為“兩保”。
演變
同治十一年二月,保安人民與回、東鄉(xiāng)、撒拉等民族人民一起起義,反抗清王朝的統(tǒng)治,在河州太子寺南面的新路坡,打敗了清軍,但由于領導這起義的馬占鰲最后向左宗堂投降,使得這次起義以失敗而告終。
保安族的族稱來源于原居住地保安城,保安族原居住在青海省同仁縣隆務河邊的保安城、下莊、尕沙日一帶,這里原來居住的都是藏族。大約從元代開始,蒙古人進入西北藏族地區(qū)。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攻取西夏五城興慶府,奪得積石州后,連河州也相繼變成了蒙軍的重要據(jù)點。
公元1247年,西藏薩班會冗蒙古太子闊瑞后,蒙古軍在西藏地區(qū)的往來也相當頻繁,保安一帶已成為兵家必爭的交通要道。明萬歷年間曾在青海省同仁地區(qū)設置保安營,修建了保安城。明末清初以來,保安地區(qū)已形成了有藏、漢、蒙古、回、土、撒拉等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四寨子”——尕撒爾、年都乎、吳屯、保安。清咸豐、同治年間遷徙到甘肅省積石山。1952年根據(jù)本民族的意愿,由國家正式定名為保安族,并成立了以“保安三莊”區(qū)域為主的保安族自治鄉(xiāng)。
保安族有哪些古跡:
1、肖家 部分甘河灘人、高趙家村人遷到此居住 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肖家 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肖家村 距今100年前開始到20世紀40年代,甘河灘、高趙家村、大墩等村的保安族人遷入定居。
2、崖頭 部分甘河灘、梅坡人遷到此居住 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團結村崖頭坪 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團結村 距今80年前,部分甘河灘、梅坡保安族人和撒拉族人遷入定居。
3、大墩水磨遺址 大墩峽口的兩座立輪水磨 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大墩峽口 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大墩峽口 距今100多年的歷史,分別屬大墩村馬忠家和韓振綱家。
4、尾咀立輪磨遺址 利用甘河灘泉水修二座水磨 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甘河灘村 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甘河灘村 距今100多年的歷史,分別屬馬如麟、馬壽山家。
5、肖家立輪磨遺址 利用石家寺泉水修二座水磨。 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肖家河灘 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肖家河灘 距今100多年的歷史。一座屬馬忠、一座屬阿卜都家。一座磨晝夜磨面4石(3000斤)。
6、劉集河14座平輪磨,其中:4座水磨榨油坊遺址 肖家立輪磨以下14座屬高趙家村李家保安族人出資所建。 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肖家河灘始至團結橋以下、七公里河岸上 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肖家河灘始至團結橋以下、七公里河岸上 距今100多年的歷史。
先后分屬于馬海子日、馬巴十、克麻錄、亥力錄、麥蘇吉、尕六哥、白克日、脫脫巴、四十六、馬三十、阿卜都、馬世明、馬三十六、尕喇子等戶,一座磨晝夜磨面五石(4000斤)。
7、袁家河水磨遺址 3座水磨。 積石山縣柳溝鄉(xiāng)袁家村 積石山縣柳溝鄉(xiāng)袁家村 距今100多年的歷史。屬斜套村保安族尕奴日、韓福祥,高趙家村三十六。
8、高趙家村拱北 伊斯蘭教高趙家村門宦圣地。 甘肅省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高李村一社。 甘肅省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高李村一社。 1915年確定地址,1928年建成。1966年(文革期間)被拆毀,1981年重建。 《中國保安族》、《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志》。
9、保安族5座清真寺 建于19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積石山大墩村、甘河灘村、梅坡村、高趙家村、李家村、肖家村、斜套村 甘肅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劉集鄉(xiāng)、柳溝鄉(xiāng) 曾在民國18年被燒毀,民國20年重建,1966年(文革期間)被拆毀,1979年又重建。
你知道保安族是怎么來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