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五臺山論道那段,我覺得就是單純的哲學上的探討,丁元英是有道有術單缺宗教意義上的慧根,不得頓悟所以他一直在修,修而不得,他深諳此理但無可奈何,這也是他喜歡和欣賞芮小丹的原因,芮小丹雖然還未掌握道,但她天性灑脫,已然已經(jīng)可以不受俗世拘泥。男女主角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這本小說里表現(xiàn)的很有意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句話很能表達出丁的價值觀。
丁是掌握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很多客觀規(guī)律并且能將這些客觀知識和客觀規(guī)律加以實際運用。做事兒他很成功,但做人他有些許的失敗,因為他很多事都會從客觀規(guī)律去入手。比如他在他父親住院時候的言論就很能提現(xiàn)他的這種價值觀。在他的世界里,生老病死是常態(tài),孝道什么的都是人文價值,人文意義不能對抗客觀規(guī)律,所以該結束他父親生命以免父親遭受更多痛苦的時候他也愿意去做。
因為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這就十分清楚的表達了丁這一人物在社會生存中的客觀冷靜以及冷酷,此時的他不能稱為人,因為他沒有感情,而人的定義意味著人必須有七情六欲。哪怕嫖娼他都不愿意認真對待女人,因為他清楚即使再好的男女感情也會變淡以至于達到男女雙方都厭惡彼此的程度,所以他不愿涉足。這就是他生活以及生存的客觀狀態(tài)。他做任何事都只是從應該和順應規(guī)律的角度出發(fā)。
但芮不是,芮理性中又有很多感性,喜歡就是喜歡,想要做就去做,不在乎應不應該做,不在乎世人對她的應該性評價。而這恰好是丁所缺乏的人性光輝,所以丁遇到這樣一位紅顏知己自然會淪陷。芮的死是這部小說的必然結局之一,如果芮不死,那么芮和丁的感情也會變淡,會兩個人越看越煩以致很可能達到分離的狀態(tài),這也是客觀規(guī)律,沒人可以逃開。那時則就又印證了丁的生活以及生存方式,客觀規(guī)律。
所以芮的死是必然的,只有這樣才能給丁以啟發(fā),告訴他有些事兒是想要做就要去做,不要考慮應不應該做。總結起來,丁代表的是應該以及順應規(guī)律的價值觀念,是應該去做,是客觀;而芮則是想要就去做,是隨性,是人性。其實,本書到最后也沒能探討出兩種價值觀的對錯,但如果芮不死,則結果很大程度上是丁的完勝,但也是芮的完勝。丁元英不光悟透了道,看到了大勢,還有相配套的術,不然眼高手低,看到卻無法付諸實際依然成不了氣候!
其實就是當時那個年代,大眾文化水平不高,信息不對稱,丁元英又是高級知識分子,又是國外留學,眾多技能傍身,自然會比大眾看的高看的遠。明白丁元英是大神,他自己的眼界各方面都跟不上,只能回避,他也是懂事的,不然他也會跟劉冰一樣賴上丁元英。屬于文化人有點自知之明,以及一點點自身的恃才傲物,及面對丁的震撼!丁元英是到了得道門檻的人,但他也是不可能跨過門檻的,這一點丁元英比誰都清楚。
所以,原本是遠離女人的他,會再遇到芮小丹這個奇女子時接受了愛情,芮小丹走后,可能也無人能擋得了他得道了。丁元英本身也存在不足,不要過度神話他,從他沒能改變芮小丹殉職的命運來看,說明他對芮愛得不夠,看到了他對愛情的孤冷;看到他臨走前給劉冰設的套,預見他可能走上絕路,卻還是置之不顧,看到他對他人生命不顧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