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看第一個短片的時候,我的腳快要把鞋底摳出個洞,以及對自己身在何處有點迷糊。直到旁邊的觀眾開始嘮嗑,我忽然感覺到有內(nèi)味了。這就是一家子坐在客廳里一邊看一邊吐槽的八點檔電視劇,并大適合放在電影院播放。看到媽寶男那段甚至有種都想找遙控器退出視頻的沖動,即便拋開價值觀不談,那一段白客的表演也不大對勁。
到最后看到大和解已經(jīng)沒什么感覺,大概是因為全在預料之中。唯一比較能接受的是幾個近景把臥室的床拍得像醫(yī)院的病床,將市民住所營造得像生死場一般。影片雖然有展現(xiàn)老年人的視角,但對于他們與中生代之間的矛盾拍得過于簡化,手法卻非常煽情,眼淚只是感官沖擊。其實看到一半時就開始后悔沒有選擇看楊荔鈉的《媽媽!》,至少她的前作《春潮》在拍兩代人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時,會更加細致。
第二個短片開始才能看到多一點的電影語言設計。黑白與彩色的對比,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灰暗,前幾年的《大佛普拉斯》也是類似的手法。反差對比也貫穿整部短片,比如易烊千璽扮演的昭華發(fā)著燒跟黃米依扮演的小鹿說起吃冰淇淋的往事,是一種寒與熱之間的反差。一邊是昭華蓋著被子,另一邊的小鹿可能因為有暖氣,穿得就像在夏天一樣。冰淇淋往事傳達出了昭華想要奔向小鹿的愿景。
打了那個驚心動魄的電話之后,再拍小鹿,她在屋內(nèi)也穿著厚實的衣服,以表現(xiàn)內(nèi)心的冰冷。櫻花元素兩次出現(xiàn),第一次是在小鹿的臺詞中,代表了她對婚禮的憧憬,結尾的櫻花以實景出現(xiàn),搭配黑白色調(diào),襯出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雖說整個過程也有點煽情,但起碼能感受到主創(chuàng)花了心思去設計。相比之下第一個短片就有點偷懶了。
第三個故事涉及到了女性在家庭和事業(yè)中面臨的巨大壓力,收尾則收在初心上,包含了理想的初心和感情的初心。鄭秀文扮演的梁靜思,曾立志成為出色的攝影師。但由于生活壓力,只能隨大流去擺拍,做一些與創(chuàng)作和關懷無關的工作。她和馮德倫扮演的何達仁,剛開始都對婚姻生活有一個看似現(xiàn)代思維的規(guī)劃,但隨著孩子的出生,何達仁忘記了當初的約定,又走上了傳統(tǒng)的家庭模式。
影片點出了即使一個男性有平權意識,在當下環(huán)境中也會逐漸被磨平,最終失去理性,進一步探討了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他們一開始在同一個事業(yè)起點出發(fā),都付出了許多血汗,最終何達仁的收入還是會比梁靜思多。梁靜思的身體還要在生育上面對巨大的挑戰(zhàn)。雖然是同一起點,但梁靜思的跑道卻需要負重和跨欄。
若想要達到與何達仁一樣的成果,她要付出多倍的代價,并且在這個跑道上還會被圍觀的人指指點點,梁靜思的媽媽那套說辭是很常見的。這種環(huán)境僅靠一個個體的理性根本改變不了什么,時間久了,個體反而會被環(huán)境所改變。關于夫妻吵架那場戲,個人認為拍得不甚理想,兩個人的表演,一個太收,一個太放。
不知道是不是導演故意這樣設計,以表現(xiàn)他們的不合拍,但出來的效果還是有點尬,剪輯也不夠好。《世間有她》實際上是一部拼盤電影,但用周迅的旁白把三個故事串起來,不過串的方式略微生硬。僅僅是讓周迅的角色以親戚或朋友的身份報一下幕,顯得可有可無,倒不如像《七人樂隊》那樣直接過度,不做串聯(lián)。
制片人在宣傳時說,女導演的視角和表達更加細膩,情感更加動人,這是女性的先天優(yōu)勢。這話可能有點以偏概全,具體實行起來因人而異,需要警惕的是將它演變成“女性只會拍這種”。本來行業(yè)里性別比例就比較失衡,創(chuàng)作的路子再被限制住,變成“女性只能拍這種”的處境,就更不利了。
戰(zhàn)爭電影在傳統(tǒng)印象中是屬于男性創(chuàng)作的領域,所謂的“男人的游戲”。但凱瑟琳·畢格羅就能拍出《拆彈部隊》,不止能拍出來,而且還拍得相當有水準。另一方面,平權固然必要,但也不能因為導演是女性,就對作品盲目吹捧,創(chuàng)作者還是要拿作品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