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超出同齡人的通透,在去年的《五十公里桃花塢》中展現(xiàn)得可謂是淋漓盡致。
在大家推選陳陳陳當村長,卻沒人重視他,而推選他的人每到開會就各自“當王”時,郭麒麟一語道破。
“每個人在各自領域都是拔尖,湊在一起怎么服管?劉備為什么和曹操、孫權,他們仨不在一個國家呢?八個皇上不能擱在一塊!八個CEO管一個公司,你這公司能好哪去?”
在彭楚粵哭訴自己孤獨,大家都傻眼并同情他時,郭麒麟?yún)s認為,所有的負面情緒,人這一生都會體驗,想去消解,就先去找點事情做。
同樣的年紀,郭麒麟與彭楚粵的眼界并不在同一個檔次。顯然,郭麒麟更少年老成。
看著頻出金句的他,也不禁感慨:郭麒麟終究還是活成了郭德綱。
如此通透,如一個模子刻出。
曾有人這樣詢問:為什么郭麒麟的個人性格更像于謙,而非郭德綱?
之所以這樣疑惑是因為在大部分人眼中,郭德綱是睚眥必報、口無遮攔的犀利形象。就連其師父侯耀文也曾評價過他: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嫉惡如仇。
因為自從他進京以來就備受擠兌,三次進京嘗遍人間冷暖。他自己也曾說過:“我愿意給你當狗,你不要,你怕我咬你,你非把我轟出去,結果我成了龍。”
可見當初的他是有多么的卑微,卑微到懇求對方收留自己,同時也映射出同行的狠心。
“瓦片尚有翻身日,何況我郭德綱呢。”憑著對相聲的喜愛,郭德綱的咬牙堅持得到回報,但爭議也隨之而來。
315晚會的“藏秘排油”事件、“八月風波”打記者事件、曹云金7000字小作文控訴事件……
在這些紛爭中,郭德綱始終紅臉對外,也就給觀眾造成了他渾身帶刺的狠角色形象。
但實際上,郭德綱在沒有經(jīng)歷這些事情之前,他也是厚道、溫順,又得體的相聲演員。考古他早期表演視頻,也能發(fā)現(xiàn)他的一舉一動相當保守與內(nèi)向,甚至面對鏡頭時顯得局促。
這些神態(tài)與微表情,不就是現(xiàn)如今的郭麒麟嗎?
可以說,郭麒麟就是還沒“長刺”的郭德綱,是還沒有經(jīng)歷磨難的年輕版郭德綱。
內(nèi)向、溫順、懂禮貌…
“長刺”后的郭德綱對外是睚眥必報,但對家人朋友的態(tài)度始終未變。
性格內(nèi)向的他,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坐在書房里發(fā)呆,曾在自傳《過得剛好》中也坦承自己在私底下是一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喜歡待在書房里寫字、聽戲、看書,沒有別的愛好,不抽煙、不喝酒,更不愛應酬。
他認為家常便飯最適合自己的,反而更害怕所謂的“高端酒局”,即坐在裝修沒有五千萬下不來的房間里,一人后面站一位服務員,喝一杯倒一杯,大家伙誰也不認識就對著說點瞎話,互相騙一騙。
這是他反感的,也是他最不愿意面對的。
對待長輩,郭德綱始終持以尊重態(tài)度。
從小到大,即便到了四十多歲逼近五十歲,他也從未在父親面前蹺過二郎腿,從未在家人面前說過一句臟字。“畢恭畢敬”是他在家里的常態(tài),接聽父親電話必須站起來,無論在家在外都使用尊稱。
在如此嚴厲的家風下,郭德綱始終不觸碰紅線。
對待孩子,郭德綱也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變得和藹可親。
如今,褪去“滿身刺”的他,少了些棱角,多了些溫暖。也許正如郭麒麟所說,上歲數(shù)了,心態(tài)也就變得更加平和了,沒有當年那么沖,無論對內(nèi)對外都特別和藹。
而這些都體現(xiàn)在郭德綱的行動上。
為了見到郭麒麟,他不惜將團綜錄制地改在橫店,因為郭麒麟在那里拍戲。為了讓兒子回家住,他也開始學著喝酒。
第一次吃到郭麒麟為他做的魚,便紅了眼眶,久久無法平復激動的心情。
所以,郭德綱本就不是刺猬,只是因為他吃得苦太多了,才會變得那樣“張牙舞爪”,當翻過來看,他的肚皮還是軟軟的,沒有任何危害性。
褪去棱角的郭德綱,就是現(xiàn)如今的郭麒麟,而郭麒麟也逐漸活成了郭德綱本來的樣子。
是有禮貌的,是有修養(yǎng)的,是通透的,更是善良的。
他們都有自己的偏見與清高,都有叛逆與不屑,只是,出生在“和平年代”的郭麒麟將這些隱藏的更好。但知父莫若子,郭德綱是什么樣,郭麒麟最清楚,也最容易變成他的樣子。
內(nèi)向的郭麒麟也不喜歡應酬,甚至不喜歡朋友在他家里超過半個小時;“叛逆”的他,堅持從相聲演員跨行當影視演員;通透的他,小小年紀就已成熟穩(wěn)重。
在郭麒麟身上,都有郭德綱的影子,只是,郭德綱的通透是在一次次“血淚”中悟到,而郭麒麟的通透是在父親的教誨下學會。
曾在《見字如面》中,就公開了郭德綱寫給十八歲郭麒麟的一封信。
在信中,郭德綱用親身經(jīng)歷悟到的道理,給郭麒麟傳授金錢觀、交友觀、事業(yè)觀以及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
錢財要珍惜,但不可看得太重。
即為金錢觀。
有人夸你,別信;有人罵你,別聽。周圍人隨意捧罵,不可與之交,因其無至性也。
即為交友觀。
保持好的心態(tài),需要借助平臺,切勿單打獨斗,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太尊重自己了。
即為事業(yè)觀。
人生一世,極不容易。登天難,求人更難;黃連苦,無錢更苦;江湖險,人心更險;春冰薄,人情更薄。
即為理想與現(xiàn)實。
句句箴言,字字有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能做的也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一封信道盡“江湖險惡”,也道盡郭德綱對郭麒麟的愛。在這樣的教育之下,郭麒麟怎會不通透?
所以,從出道以來,郭麒麟就已經(jīng)有了同齡人沒有的成熟與穩(wěn)重。
被吐槽頂著“郭德綱兒子”光環(huán)走紅,被嘲諷靠著“星二代”的標簽引關注。
面對這些言論,郭麒麟始終堅持不活在別人嘴里,而是活出自我。因為他知道總想撕掉自己的標簽其實就是陷入到一個怪圈,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報以凝視。
標簽都是大眾的看法,大眾并不會在意當事人喜不喜歡,所以跟這些較勁干嘛?與其這樣,何不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除了看淡吐槽外,郭麒麟更懂得認清自己。
他認為,自己之所以沒有擺脫掉“星二代”這個標簽,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出色,或是不夠出色到讓別人忘記自己是個星二代。
能正視自己,能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責怪他人對自己的質疑,光這一點,郭麒麟就已經(jīng)超過同齡人。像這樣對自己有著如此清晰的認知,郭麒麟早已不是一回兩回。
華少曾問過他:郭德綱就是德云社,那沒有了郭德綱,郭麒麟會不會是德云社呢?
面對如此犀利又刁鉆的問題,郭麒麟也相當誠懇,他認為想在郭德綱后面做文章是很難的。
他并沒有為了某些目的,讓自己的名字與德云社劃等號。
放眼相聲圈,真正能比得過郭德綱的又有幾個人?郭麒麟坦然接受自己一輩子不如父親的行為,不禁讓人點贊。
這份通透,并非誰人都有。
雖僅有25歲,但早已活出了郭德綱的通透。
如今,郭德綱老了,褪去滿身的“刺”,沒有了年輕時的盛氣。郭麒麟長大了,褪去了一身的稚氣,有了保護爸爸的能力:“總有一天,我得把他扒拉到我身后,我去保護他啊。”
郭麒麟有了為家人遮風擋雨的勇氣,郭德綱有了比相聲更好的“代表作”,父子倆互相成就造就一段佳話。
既落江湖內(nèi),便是薄命人,唯有謹慎方能始終,恰巧這對父子倆最看重“謹慎”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