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初入宮時是所有秀女中,唯一一個被皇上賜予封號的,而且皇帝甚至等不及讓內(nèi)務府來擬,早在選秀結束后的時間里變?yōu)檎鐙窒牒昧朔馓枺H自擬定“莞”。
這個封號一直陪伴甄嬛直至嬪位,為“莞嬪”,當初皇帝給出的理由是——“朕覺得甄嬛莞爾一笑的樣子,甚美。”
莞爾一笑:微笑時美好的樣子。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喜歡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個封號在后期是個妥妥的雷點,也是甄嬛和皇帝鬧翻的導火索。
甄嬛懷著孕去向皇帝求情的時候,看到的竟是皇帝寫的“縱得莞莞,莞莞類卿,暫排苦思,亦除去巫山非云也。”
于是便有了那句經(jīng)典的“這些年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了。”
有人說,帝王之心最是冷酷,大家都覺得妃子對待皇帝,大多時候實在虛與委蛇,可是皇帝對待妃子又何嘗不是在假意相待,敷衍應酬呢?
還有更冷酷的呢,這個看似給甄嬛特殊優(yōu)待的封號,其實在一開始就不是一件好事。
菀菀是純元皇后的小名。莞,紫菀,多年生常綠草木,俗稱“還魂草”。“菀”字某種程度上增添了“猶如還魂”的“替身情懷”。
“菀菀”表示人性柔順,外貌美好。
莞,指水蔥一類的植物,亦指用其編的席,具備微賤以及可以隨意拋棄的草席的含義。
這樣一對比,是不是覺得皇帝說莞爾一笑(微笑時美好的樣子)便顯得更加諷刺了呢?
幾番美好和微賤以及可以隨意拋棄的草席之間仿佛虛虛實實只有一線之差,又好似一道永遠無法彌合的鴻溝,替身終究是替身,代替不了原主。故而“縱得莞莞,莞莞類卿,暫排苦思,亦除去巫山非云也。”
“甄”的發(fā)音同“針”,甄嬛的封號“莞”訴說她入宮后的一切全系于皇帝之手,本以為自己“織就了美麗”,然種種付出卻成為夫君眼中的草席,在后宮渴望愛情完全是一場空。
甄嬛名字與封號訴說了在封建皇權下自己無法抗拒的命運。
就算甄嬛年輕貌美,飽讀詩書,聰慧純良,然而在皇上的心中,依舊不過是純元皇后的一件代替品,雜草一般多的后宮女子之一,草席破了一卷一丟便能拋開的一段情事。
冥冥之中似乎能讓人想起詩經(jīng)中形容男女感情堅貞的“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我的心不是一塊石頭,不能任人隨便轉移。我的心不是一張席子,不能任人打開又卷起。)
像甄嬛這樣自尊心高的女子,又怎會忍受別人將自己當做隨意一卷便丟開的草席呢?故而皇帝后來對她再好,她的心都不再動搖了。
甄嬛一直是個聰明的女人,短暫的戀愛腦后,智商便開始一點點回歸。
要說甄嬛離宮是戀愛腦沖動下的行為,很多人都覺得她這個時候太過要強。但是對于戲劇性的創(chuàng)造來講,不如說是角色逆襲的必經(jīng)之路。
甄嬛離宮前,將種種放心不下的事情一一交代,可見在愛情之外的事情上,她一直都十分清醒。
甄嬛的將女兒朧月起了“綰綰”的這個名字,與“菀菀”同發(fā)音,意思大不相同,取的是“長發(fā)綰君心”,希望皇帝心系這個女兒。后來果然如此,皇帝十分疼愛朧月。
如果說封號“莞”是甄嬛不堪的過去,那么回宮后改封號為“熹”,就表現(xiàn)了她終于擺脫了替身的命運,重新開始進入黑暗的后宮,成為里面的一點光明。
此劇之所以含有無盡的觀賞韻味,就在于甄媛的名字和封號,既畫龍點睛表現(xiàn)出她的生涯起伏,也象征了她在皇帝眼中的意義。如果甄嬛沒有出宮而選擇留在后宮成為“莞妃”,她一輩子都得卑躬屈膝當替身、努力逢迎皇帝,自己也會更為痛苦。
當她成為“熹妃”之后,“熹” 除了對照本意之外,還象征四大美人中,西施實行美人計的諧音“西”,表示甄擐回宮的目的就是要對抗皇上。
此時已經(jīng)對君王毫無感情,也為了拋棄過去,安然接受皇帝賜姓鈕祜祿氏,從此由漢軍旗變?yōu)闈M軍旗,人生也步入另一番局面。
后來皇帝見了甄嬛的小妹甄玉嬈,由于甄玉嬈同樣酷似“純元皇后”的外貌,意欲給“婉”這個新名,借口是引用張華的《永懷賦》一句“ 揚綽約之麗姿,懷婉娩之柔情”,實際上則是想繼續(xù)安插另一個“純元皇后”的替代品。
這回甄嬛的內(nèi)心底氣已經(jīng)強大,自然不會讓皇帝得逞,加上甄玉嬈也早有心上人,老去的皇帝終究沒能如愿再制造一回后宮的替身悲劇。
靈魂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