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無人區(qū)》寧浩對電影市場最大的誠意
寧浩從本質上來談,比起他眾多的同門師兄弟來說,更懂得迎合市場的重要性。這位早年便混跡于MTV市場的導演,從不拒絕任何能夠獲取利潤的機會。正是源自于此,寧浩始終在電影市場上,演著小成本高收益的好戲。”瘋狂三部曲”讓寧浩成為市場的寵兒,而寵兒寧浩卻始終有一個放不下的作品—《無人區(qū)》
從2009年順利完成制作,到2013年才遲遲上映。四年時間當中,寧浩始終對《無人區(qū)》報以期待。但是定檔日期一延再延,《無人區(qū)》始終沒有獲得同觀眾見面的機會。即便他已經(jīng)在國內(nèi)外數(shù)十項大獎中榮獲提名,《無人區(qū)》對于市場和普通影迷來說依舊是神秘的存在。之所以無法完成上映的要求,也是由于寧浩賦予《無人區(qū)》”黑色寓言”的創(chuàng)作高度。
四年的時間,對于寧浩個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太長的等待。不過最后等待確實也讓《無人區(qū)》賺足風頭,所有人都對其翹首以盼,才讓這部片子的關注度達到頂峰的狀況。市場依舊沒有拋棄寧浩,小成本高收益的名頭依舊在延續(xù)。1600萬元的制作成本,最后寧浩拿走2.6億元票房,刷新個人歷史票房新高。
《無人區(qū)》黃渤宣發(fā)海報
一部非典型的商業(yè)影片,最后卻依舊讓寧浩收獲市場,對于他個人來說已經(jīng)是非常不易的結果。《無人區(qū)》之所以能夠做到名利雙收,也是源自于寧浩個人對于這部片子的傾注。黑色幽默依舊是他的主旋律,西部色彩讓整部片子別具風味。作為中國類型片導演的翹楚,寧浩用相似的類型,使用不同的策略得到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1、 黑色、西部,《無人區(qū)》絕妙的外殼包裝
關于《無人區(qū)》的影評當中,黑色電影和西部元素,時常被拿起來放置在其中進行討論。實際上這兩點對于《無人區(qū)》而言,都僅僅只是一種類型片的元素借鑒。西部電影大多強調正邪對立,并且需要一個絕對正義的制裁者。但是放置于《無人區(qū)》來看待,會發(fā)現(xiàn)人物角色的設計當中并沒有明確指出角色的正與邪。
《無人區(qū)》中的鷹隼販子
夜巴黎的零零總總人物,雖然大多有自己人性閃光點的時刻,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他們?nèi)耘f屬于”野蠻”、”蠻橫”;至于兩位鷹隼獵人,更是直接習慣用槍炮、謀殺來對話世界;而主人公潘肖,也僅僅只是不遠萬里拿下巨額報酬的”著名律師”……無論主角與否,善和惡的概念被刻意掩藏,在《無人區(qū)》的世界當中并不執(zhí)拗于正義與否。
《無人區(qū)》中寧浩上陣出演
開篇之初,潘肖便用兩個寓言式的畫外音拉出全片的基調”動物世界”。這是只存在于導演世界的理想國度,雖然披著西部片的外殼,但是內(nèi)核依舊是討論導演的精神化虛構世界——動物和獸性。置身于其中,《無人區(qū)》始終最為強調的一點是無秩序化的世界概念。從概念設定上來說,《無人區(qū)》無疑是部絕對出彩的電影。但是細細研究每一個人物,寧浩這次的人物塑造能力卻表現(xiàn)的讓人大跌眼鏡。
2、 被單一敘事線束縛的寧浩
寧浩最為擅長的影片拍攝手法,便是利用非線性敘事結構,設置層層的懸念感誘導觀眾不斷深究。非常讓人意外的是,寧浩此次卻沒有再次將非線性敘事搬上臺面,轉而使用一條單一而且完整的敘事邏輯線。敘事線的打破,使得寧浩必須要圍繞一個中心人物打造群像角色。而單一的敘事結構設置,最后成為束縛寧浩塑造人物最大的問題。
寧浩在片場督導
《瘋狂的石頭》當中,對于黃渤飾演的黑皮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寧浩基本上做到在單部影片當中,完美塑造多個角色形象的能力。仍舊是啟用自己熟悉的演員,黃渤、徐崢、王雙寶這些都是寧浩習慣合作的存在。但是回到影片當中,這些人物的形象很難過多的留存于觀眾的腦海。單一敘事線上,寧浩無法給足時間來講述每個人的百態(tài)。
但是對于”動物世界”的概念來說,人物的形象角色詮釋必須要更為具象化,他們需要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劇本的意義本身是塑造出人物,但是人物的發(fā)展和走向,是由其固有的性格點、特殊性所決定的。《無人區(qū)》擁有百態(tài)的人物,并且也有”動物世界”這個非常出色的概念元素。
《無人區(qū)》人物的推動力差強人意
但是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卻更多是人物為劇情所服務。最為典型的體現(xiàn),莫過于反派鷹隼販子身上。前半段的故事當中,鷹隼販子雖然始終游離在法外狂徒的概念之中。但是另一方面他需要遵守城市法則的概念,殺人過后需要請高價律師為自己辯護,出現(xiàn)差池也必須要給予對方同等的補償。能夠看得出來,在前半段的故事當中,鷹隼販子有兇殘的一面,但是也有克制和冷靜的部分。
3、人物,寧浩最大的敗筆點
但最后來到后半段的故事中,鷹隼販子的一系列行為,更多只是為求服務故事。他肆意妄為的殺害所有對他造成阻礙的人,全然不顧后續(xù)警方調查所帶來的問題。殺人如麻成為常態(tài),而過多的命債背負,讓這個人物更多顯得是為了反派而反派。因為故事的大環(huán)境背景本身來自于想象,所以對于故事的推動力和結構,更多來自于寧浩個人主觀化的精神世界想象。
《無人區(qū)》潘肖西部牛仔式的追逐戲,邏輯點有所欠缺
人物過于抽象和背離現(xiàn)實,讓《無人區(qū)》空有讓人蕩氣回腸的場面,卻難以讓人細細品味的細節(jié)。寧浩最擅長塑造人物的一面,到了《無人區(qū)》之中人物反倒成為他的敗筆所在。”動物世界”的內(nèi)核或許非常杰出,但是寧浩卻很難做到將人物的邏輯性拉通。黃渤至始至終對于劇情走向而言,都僅僅只是一個推動劇情走向,不得不存在的人物。
《無人區(qū)》中大反派最后的舉措讓人摸不著頭腦
他的”死”與”生”,給人一種極其隨意的感覺。潘肖因為他陷入恐懼的低谷,又因為始終走不出低谷,才被迫讓其重新”復活”。故事的走向每一次到關鍵性的轉折點,都是用人物救場的方式來繼續(xù)延續(xù)。一次兩次的人物救場或許能夠理解,通篇如此設計讓《無人區(qū)》喪失掉被仔細品味的可能性。
結語:誠意之作,但離寧浩的理想高度仍舊遙遠
寧浩放棄自己最引以為豪的非線性敘事,《無人區(qū)》在電影節(jié)上出現(xiàn)非常奇特的現(xiàn)象。《無人區(qū)》在多個電影節(jié)上都獲得提名,但關鍵大獎上寧浩無法拿走屬于自己的獎杯。
這并不讓人意外,總的來說《無人區(qū)》是一部意境大于故事本身的作品。寧浩打造”動物世界”作為概念主體的時候,便已經(jīng)決定故事最后的理念會大于人物設計本身。
對于習慣看寧浩以工業(yè)電影標準制作的觀眾來說,寧浩的《無人區(qū)》無疑是一部太多瑕疵的電影。但是對于鮮有西部片閱片量的群眾來說,《無人區(qū)》又是一部少有的誠意之作。融合中國的人情世故味道,加入自己對于社會和環(huán)境的一些思考。
被都市、愛情題材電影轟炸的觀眾,確實需要一部截然相反的影片打開新的影像世界大門。作為中國類型片的開拓者,寧浩的《無人區(qū)》配得上誠意之作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