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的背面,都發(fā)著金光。
很多人的問題在于,只想要金光,不愿見烏云。
01
談一個極有意思的現(xiàn)象:
因同擔任《脫口秀大會5》的領(lǐng)笑員,兩個美麗的女人,得到了冰火兩重天的評價。
一個原本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導演們見了都驚呼“百變精靈”的天才演員周迅。
結(jié)果,因擔任脫口秀大會的領(lǐng)笑員,周公子一夜敗光出道30年的好人緣。
因在現(xiàn)場迷迷瞪瞪、糊糊涂涂的表現(xiàn),周迅被人評價為“不敬業(yè),沒共情,不走心,太兒戲,高高在上,不懂人間疾苦”。
周迅在脫口秀舞臺上一臉懵@網(wǎng)絡(luò)
而后,“被喜歡”多年的周迅,瞬間招來全網(wǎng)猛烈嘲諷和攻擊。
另一個是因在采訪嘉賓時,總愛發(fā)出重復(fù)性靈魂拷問“真的嗎?我不信”,多年來一直被全網(wǎng)吐槽“尬聊,無知,復(fù)讀機”的著名主持人魯豫。
沒想到,因在脫口秀大會當了兩期領(lǐng)笑員,魯豫一夜之間成了高情商的代表。
被人評價為“好懂脫口秀,點評好到位,引經(jīng)據(jù)典,真誠共鳴,溫柔又犀利,總是被治愈”。
魯豫在脫口秀舞臺上收放自如@網(wǎng)絡(luò)
而后,“被討厭”多年的魯豫,這幾日在網(wǎng)上收割了一波好人緣。
沒辦法,網(wǎng)友的討厭和喜歡,就是這么直接:
“老子才不管你是演藝界大腕,還是主持界頂流,你此刻讓老子舒服,你就是姐;你此刻讓老子憤怒,你就該罵。”
只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奶嘴樂”效應(yīng),讓太多人沉浸于“夸”或“罵”的迷霧里,而不愿在意識的荒原上前進1毫米,去思考這么一個問題:
斬獲“金鷹獎”、“銀熊獎”、“金馬獎”等無數(shù)影視大獎的周公子,緣何在脫口秀舞臺上遭遇滑鐵盧?
從央視主持人、鳳凰衛(wèi)視當家花旦、再到各大衛(wèi)視綜藝導師的魯豫,又緣何在脫口秀大會上迷倒眾人?
02
答案,并不復(fù)雜:
擅長靈動、感性且百變表演的周迅,只有在沉浸式的劇情里,和角色交換靈魂,才能讓小小的身軀,爆發(fā)出巨大的能量。
她擅長的,是走心、深刻、有張力的東西。
周迅@網(wǎng)絡(luò)
脫口秀舞臺上,諧音梗和搞笑段子,是周迅陌生的領(lǐng)域。
她誤入了桃花源,當然不知有漢,何況魏晉。
而一直都行走于鎂光燈下的主持人魯豫,早已把舞臺、話筒當成自己的肌肉記憶,也早已把共鳴和點評,訓練成下意識的選擇。
舞臺就是魯豫的主場,就是魯豫的另一個“家”。
她在自己家里,當然談笑風生,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魯豫采訪張曼玉@網(wǎng)絡(luò)
我這樣的對比,絕非為厚此薄彼,只是想闡述這樣的事實:
周迅演技很好,但不代表她能聽懂并玩轉(zhuǎn)脫口秀。
魯豫過往的一些采訪,雖被人詬病,但無法否認的是,她從中得到諸多歷練和成長。
網(wǎng)友對周迅的“罵”,對魯豫的“夸”,其實恰恰印證了兩個美麗女人的職業(yè)選擇:
周迅演戲就對了,她天生就適合活在沖突的劇情里,回腸百轉(zhuǎn),顧盼生輝。
魯豫當主持人也對了,她真的有種讓嘉賓坐在對面,就想打開話匣子的能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這次,我又信了。
所以,魯豫被夸,周迅被罵,我要說出真心話:
原來,靈動如周迅,也有懵逼的時刻。
原來,健談如魯豫,也有自己的瓶頸。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做到八面玲瓏、完美無缺、無所不能。
我們都只能以自己為原點,在自己深耕的領(lǐng)域畫圓。
我們要知道什么是自己擅長的,什么是自己的短板。
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我們破釜沉舟,臥薪嘗膽,苦苦錘煉,而后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對于不擅長的領(lǐng)域,我們保持敬畏,保持謙卑,保持慎重,而不是想當然地介入和褻瀆,最后淪為無知的笑話。
03
最近,我在讀莫言老師的系列作品。
寫到這里,我又想起莫言老師。
眾所眾知,莫言老師和余華老師是好朋友。
但兩個人性格截然相反。
余華老師的作品,不管是《活著》還是《兄弟》,都是深刻又疼痛,讓人內(nèi)心有郁結(jié),眼淚嘩嘩流。
但生活中,余華老師是一個極其幽默又善談的人。
余華和莫言在一起,逗逼的都是余華@網(wǎng)絡(luò)
用網(wǎng)友的話說:
“千萬別被余華老師騙了。他把快樂都留給了自己,把痛苦都留給了別人。”
這句話非常妥帖。
朋友們有空可以去看余華老師的采訪視頻,每一個都會把你笑到肚子疼。
采訪中,他時而耍寶,時而搞怪,時而說熱詞,時而秀國罵,時而針砭時弊,時而語出驚人。
但,莫言老師就完全不同。
莫言老師出生于1955年,成長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在那段動不動就因言獲罪的動蕩時代,莫言老師見了諸多因管不住嘴,而弄丟性命的人間悲劇。
他也因自己調(diào)皮搞事兒,給父母惹下不少麻煩。
他給自己取筆名“莫言”,一方面是他更擅長寫作,不擅長口頭表達,另一方面也是時刻提醒自己:
言多必失。
莫言老師在公共場合,真正做到了“莫言”。
有記者朋友說,某次,莫言老師去高校演講。
主持人長篇累牘地介紹莫言老師的作品和名頭,介紹完后說:“下面有請莫言老師談?wù)勛约旱膭?chuàng)作心得。”
莫言老師頭一低,說:“主持人說的,就是我想說的。”
而后,再無他話。
主持人怕冷場,就趕緊再次飽含深情地長篇大論,說莫言的語言風格如何辛辣,作品思想如何高遠,人物形象如何鮮活。
然后,主持人又向莫言老師拋磚引玉:“下面,有請莫言老師談?wù)勛约旱淖髌贰!?/p>
莫言老師又頭一低,說:“主持人說的,就是我想說的。”
莫言做到了莫言
這個轉(zhuǎn)述是否真實,我無法考證。
我看到的,是這樣真實的一幕: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倩采訪莫言:“你幸福嗎?”
莫言嘴一抿,說:“我不知道。”
莫言版的實話實說@網(wǎng)絡(luò)
董倩又問:“你現(xiàn)在最真實的狀態(tài),最想做的是什么?”
莫言又嘴一抿,說:“結(jié)束采訪。”
很多人看完這個視頻,覺得很搞笑。
我看完后,有一種深切的感動。
莫言是作家,他的語言、思想、深度和追問,都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里。
他不需要說什么,他的作品已經(jīng)替他訴說了一切。
他拒絕過度的表達,是因為作品已耗盡他的心力,也因為他本身就不善言談。
他擅長的一直是用作品說話。
他的作品就是他最深刻、最完整、最有力的表達。
他接受自己不善言談、不喜張揚的性情,甚至不惜得罪人,也要捍衛(wèi)自己性格里的這一面。
他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用魔幻炫麗的詞匯,鍛造出一把鋒利的刀,切割出現(xiàn)實和人性的多面。
他創(chuàng)造43天寫出43萬字的神話,也成為我們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他和自己不擅長的一面友好相處。
他甚至對自己“不夠完美”的一面,進行捍衛(wèi)和呵護。
他從未想過把自己訓練成八面玲瓏的人,也從未想過涉足自己不擅長的領(lǐng)域。
他深知:
缺點的背后就藏著優(yōu)點,優(yōu)點的背后也藏著缺點。
猶如每道晚霞背后都有墜落的太陽,每片烏云背后都發(fā)著耀眼的金光。
世人最不易察覺的誤區(qū),是只想要優(yōu)點,只想要金光,而不愿要缺點,不愿看烏云。
04
心理學上有句話說:
真正和解的,不是否定,不是原諒,不是放下,而是接納、安放和共生。
你越掩蓋自己的問題和暗傷,它們就在抗拒中成長得更加茁壯。
因為,粉飾和否定,是變相的過分關(guān)注。
唯有接受,唯有抱持,唯有共處,才能讓我們避免內(nèi)耗,得到救贖。
要知道,我們優(yōu)點就長在缺點的背面。
對自我的否定,會讓我們越來越不可愛。
不難想象的是,莫言老師如果不愿接受自己的不善言談,整日沉浸于走秀、口嗨和鎂光燈下,他必然喪失和偉大作品神交的能力。
也像我的兩個朋友。
外向的女生A,患有社交牛逼癥,擁有很多朋友,但也難沉靜下來,去全情做好一件事,因為她熱情奔放,也未免浮躁。
而內(nèi)向的女生B,雖然輕微自閉,也難免孤獨,但她后來成為一位非常好的編輯,在沉靜和專注中,事業(yè)有成,受人尊敬。
最后,和朋友們講一個故事。
有位修為很好的智者,有個習慣,就是常把雙手插進口袋里。
他的弟子們很好奇,又不敢過問。
有一日,一個膽大的弟子說:“師父,你總是把雙手插進口袋里,你口袋里有什么寶物嗎?”
智者緩緩慢慢打開雙手,坦然地給諸弟子看。
只見,他一只手上寫著:“我是神明,我是萬物,我是一切。”
他另一只手上寫著:“我是沙,我是土,我什么都不是。”
展示雙手后,智者再次把雙手插進口袋里,對諸弟子說:
“我借此提醒自己,我是兩者,我也是唯一。”
是的,是這樣的。
陰和陽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萬物。
你的優(yōu)點和殘缺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你自己。
好好愛自己。
善待你璀璨的天賦和優(yōu)點,也抱持你晦暗的缺憾和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