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浣碧這個人物,總會有一點遺憾。
她一路跟甄嬛走來,經(jīng)歷過輝煌,也承受過苦難。
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她卻依然沒有什么長進。
雖然嫁給了心儀的果郡王,但沒有得到過丈夫一點愛。
最后也因果郡王之死,自己一頭撞到棺材上。
浣碧用她的死,換取了和果郡王合葬的機會。
可嘆可惜可悲。
浣碧的出身是她一生的痛
同樣是父親的女兒,一個就可以為家族耀祖,一個卻只能做侍女。
浣碧心中有多大的不平和不甘,只有她自己知道。
當(dāng)甄嬛得寵,曹貴人忽悠她陷害甄嬛,她一下子就上當(dāng)了。
那個時候,浣碧對甄嬛沒有感恩之心,有的只有嫉妒。
可是一個人的出身不能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只有心境。
曾經(jīng)以為,浣碧和甄嬛經(jīng)歷了許多,會變得更沉穩(wěn)和豁然。
當(dāng)果郡王的香包掉落,浣碧主動站出來承認,讓甄嬛免于懷疑。
正因如此,甄嬛順理認了浣碧,皇上也賜婚于果郡王。
這一系列操作是為了讓浣碧身份尊貴,這也是浣碧所求。
當(dāng)內(nèi)務(wù)府選了名字時,浣碧會問為什么從玉不從女。
這一點足以說明,浣碧傾盡一生,想為自己換一個高貴身份。
現(xiàn)實中也一樣,曾有一個笑談,如果我爹是王健林,也能創(chuàng)造更大收益。
但出身不能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心態(tài),和匹配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浣碧,她的心高氣傲和她的思維經(jīng)歷不匹配,這也是她悲劇的原因之一。
試想著,如果當(dāng)年浣碧選擇了阿晉,或許會幸福。
浣碧的認知水平太低
崔槿汐同樣也是甄嬛的侍女,對甄嬛的幫助極大。
剛?cè)雽m時,槿汐作為宮里老人,為甄嬛分析利弊。
每當(dāng)甄嬛迷茫時她都能給出正確方向。
甄嬛當(dāng)初選擇重新回宮,槿汐更是與蘇培盛對食換取機會。
其實這里槿汐也是為自己尋求一個退路。
靠人不如靠己,甄嬛懂,槿汐也懂。
重新回宮的甄嬛更是謹小慎微。
因為甄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對事對人都是有目的性,而不是單憑喜好。
但反觀浣碧,回宮后卻比甄嬛還飄。
她會吐槽寧貴人桀驁不馴,埋怨甄嬛送布料。
她還會氣急敗壞說甄嬛不應(yīng)該相信安陵容。
她對于孟靜嫻的癡心冷嘲熱諷。
最不解的是,對于深陷慎刑司的槿汐,抱有不救之心。
這一路走來,浣碧的認知從來沒有提升過。
她依然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對人對事。
只是貪圖一時的嘴快,不計后果。
最難得的心態(tài)就是對事不對人
我們常常說,對事不對人。
我為什么不滿,我只是表達這件事的不滿。
但現(xiàn)實中,做到這一點太難了。
人們總會不自覺就把對人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
不過對于這一點,甄嬛卻做得非常好。
上到皇上妃嬪,下到奴才侍女,甄嬛拿捏也很到位。
就比如,對于甄嬛第一個首領(lǐng)太監(jiān)康祿海。
一個在她最困難時刻離她而去的人。
甄嬛也愿意在麗嬪面前救他一把。
回宮以后,甄嬛為了自己目的。
籠絡(luò)陷害她的敬妃,桀驁不馴的寧貴人。
回宮以后的甄嬛,段位更加上了一個臺階。
就如她說的,留下我有用的,剪去我不需要的。
但做這些事情,都在甄嬛的情感控制范圍內(nèi)。
這也是為什么甄嬛最后能成為贏家的原因之一。
不以自我喜好對事對人,不斷提升自我認知。
這是我們值得努力完善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