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帶貨中,張柏芝寬松的衣服,難掩小腹隆起。
又有所謂的知情人抖料,煞有介事地聲稱她懷了四胎。
霎時間,張柏芝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畢竟在大家的眼里,她已在生孩子的路上,越走越遠。
用張柏芝自己的話說:
“我就是養(yǎng)喜歡小孩子,如果小孩長大了,我就再生一個,不停生。”
張柏芝的話,也算一語成讖。
至于四胎是否屬實,張柏芝尚未回應(yīng),就留給時間來檢驗。
對于張柏芝而言,演員已非她的主業(yè),當媽媽才是。
她明明被視為“香港影壇最后的希望”,后來卻又因為“不愛惜羽毛”被千夫所指。
不愛惜羽毛,終于付出代價。
劉德華:“我再也不跟張柏芝合作。”
鄭佩佩:“張柏芝給香港演員丟臉。”
向華強:“她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
從“香港電影的希望”,到“香港演員的恥辱”。
在演戲這條路上,張柏芝的“自甘墮落”,其實也是香港影壇的無奈。
一、干涸的眼淚
還有人沒看過張柏芝在《如果,愛》里的演技嗎?
表情夸張,聲嘶力竭。
眼睛里,卻沒有一滴眼淚。
靈氣早被磨滅。
眼睛早已干涸。
特寫鏡頭里看不出情緒。
切全景才能勉強看出她要傳達的感情。
但你說張柏芝的演技爛嗎?
并不。
相反,她簡直就是天賦演技。
周星馳曾這樣憑借張柏芝的演技:
“她是百年都遇不見一個的天才。”
到底有多天才?
她從未學過表演,卻在第一部作品中貢獻出了教科書般的演技。
《喜劇之王》中柳飄飄學生裝的清純,故作成熟的風塵。
以及她在出租車上,默默流淚的心碎。
憑借《喜劇之王》,張柏芝出道即巔峰。
年紀輕輕就拿下金像獎最佳女主,演藝生涯一路開掛。
那段時間,她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哭戲。
《河東獅吼》中,她哭得倔強不屈。
《忘不了》中,她哭得隱忍絕望。
數(shù)“3、2、1”立馬就能眼淚汪汪。
是單邊掉眼淚。
還是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她都能切換自如,任君挑選。
可現(xiàn)在呢?
在狗血的豪門倫理劇中干嚎,愣是掉不下眼淚。
崩潰沒有眼淚。
悲傷全靠分貝。
張曼玉曾這樣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
“要愛護張柏芝,她是香港電影最后的希望。”
張曼玉說這句話時,是2004年。
兩年后,張柏芝和謝霆鋒舉辦了一場浪漫的婚禮。
這場婚禮預(yù)示著她家庭生活的開啟。
也預(yù)示著她演藝生涯的終結(jié)。
結(jié)婚后,張柏芝基本處于隱退狀態(tài)。
再次回歸,她從“香港電影最后的希望”。
搖身一變,成了“爛片女王”。
直至現(xiàn)在,她也再難拍出一部像樣的電影。
在電視劇中的表現(xiàn),同樣差強人意。
到底是天賦被耗盡?
還是自甘墮落?
或許從去年《浪姐2》舞臺上,可以窺見一些端倪。
《浪姐2》播出前,張柏芝便背負著最高的關(guān)注度。
不少網(wǎng)友直言:“沒她不看。”
節(jié)目播出后,網(wǎng)友曾經(jīng)的期待變成了罵聲一片。
原因無他,張柏芝實在太拉胯了。
隊友在賣力跳舞時,她在劃水。
隊友齊聲喊口號時,她一聲不吭。
嘴上說著要努力,結(jié)果三次公演三次忘詞。
被網(wǎng)友戲稱:“鴨嗓歌姬,唱跳雙廢。”
面對網(wǎng)上鋪天蓋地的質(zhì)疑。
張柏芝依舊我行我素。
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
一出現(xiàn)問題先推卸責任。
將“美麗廢物”的人設(shè)貫穿始終。
拿著全場最高的關(guān)注度。
站著最閃耀的c位,劃著最拉胯的水。
占著別人求之不得的天賦演技。
在爛劇里一點點消磨自己的靈氣。
昨日今日,歷史竟出奇地相似。
張柏芝從來都是那個張柏芝。
占盡天時地利,卻甘愿沉淪。
本能做得更好,偏偏止步不前。
網(wǎng)友們罵她“浪費天賦,自甘墮落”。
罵她“一副王炸打得稀爛。”
“浪費天賦”確實在理。
但“一副王炸”或許不實。
其實比起“一副王炸打得稀爛。”
張柏芝更像是“一副爛牌打得更加稀爛。”
在張柏芝的自甘墮落里,多少有些命中注定的悲劇。
二、“折翼”的演員
《浪姐2》中劃水的張柏芝確實讓人來氣。
但她也有讓人感動的地方。
排練后那英給了張柏芝一塊餅干。
張柏芝嘗過一口,立馬將剩下的包起來,嘴里說著:“我要留給兒子吃。”
那英深受觸動:
“你想的全是孩子,你已經(jīng)沒有自己了。”
“你是一個太了不起的母親。”
是的,為了成為母親張柏芝。
她首先犧牲的,是演員張柏芝。
張柏芝去拍爛片的原因很簡單:為了錢。
自從2006年官宣結(jié)婚。
張柏芝便一心投入家庭。
離婚后,為了撫養(yǎng)兩個孩子。
她決定再度回歸,重回影壇。
只是這次,她的目的相當明確:搞錢。
和阿嬌還不一樣。
張柏芝受照片的影響極小。
打她宣布復(fù)出起,好劇本便排著隊往她跟前送。
大大小小,總共有30多個。
張柏芝剛出道時,有段時間曾深陷緋聞中,口碑下滑。
是爾冬升導(dǎo)演力挺她出演《忘不了》,助她拿下金像獎影后,才讓她渡過一劫。
這次復(fù)出,爾冬升再次朝她拋出了橄欖枝。
本來張柏芝答應(yīng)的好好的,要去拍爾冬升的電影。
誰知半路殺出一部《最強喜事2》。
黃百鳴出手闊綽,給張柏芝開了千萬片酬。
千萬片酬,實屬天價。
張柏芝舊情也不念了,劇本也不挑了。
秉著誰給錢多聽誰話的原則。
張柏芝放了爾冬升的鴿子,從此開啟了自己的爛片之路。
那么張柏芝真有那么缺錢嗎?
有,為了孩子。
張柏芝或許不是一個稱職的演員。
但她絕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張柏芝曾說:“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比當媽媽更開心。”
哪怕在事業(yè)最巔峰時期。
她也毫不避諱地朝鏡頭提起:
“我就是想要當媽媽。”
張柏芝多次提及,錢對她而言很重要。
但為了孩子,她不惜放棄了三個億。
和謝霆鋒離婚時,她本可以分走對方一半資產(chǎn),拿走屬于她的三個億。
可為了兩個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她決然放棄了這一半財產(chǎn)。
“我能養(yǎng)活自己和孩子!”
張柏芝這樣說道。
為了當一個“鐵媽”,張柏芝也在“不愛惜羽毛”的路上一去不返。
什么爛片都接,什么綜藝都上。
即便被人罵“不愛惜羽毛”,她也一點不在意。
對于張柏芝來說,家庭實在太重要了。
家庭是她的救贖,也是她一生難以逃離的枷鎖。
張柏芝出生在一個相當“不普通”的家庭。
父親是“道上”的人,江湖人稱“胡須勇”。
9歲以前,張柏芝尚且有一個完整的家庭。
9歲以后,父母離婚,她的生活就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父親另娶,母親再婚。
偏偏父親又是個重義氣的,成天不著家。
不著家就算了,有時候在外面惹了事,還會連累一家老小一起被人追殺。
動蕩、冷漠、分離…
這些詞充斥了張柏芝的童年生活。
將她變成一個極其缺乏安全感的人。
哪怕結(jié)婚讓她有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家庭。
這種不安全感還是時常伴隨她左右。
張柏芝渴望家庭,渴望溫暖。
但由一紙婚書聯(lián)結(jié)的家庭實在太過脆弱。
于她而言,血緣才是安全感的最大來源。
在張柏芝的世界里,家庭與事業(yè),從來不是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
事業(yè),始終就只是她更好維持家庭的工具而已。
而工具,自然就是用的時候拿來用,不用的時候就丟在一旁。
不需要有什么職業(yè)道德感,更不需要多么敬業(yè)。
因為,就只是工具罷了。
有孩子前,她心甘情愿被家人吸血,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供養(yǎng)家人的奢侈生活。
有孩子后,她更是急著拿名利變現(xiàn),不問劇本如何,只問給錢多少。
張柏芝,從始至終都是那個家庭為重的張柏芝。
上進是為了家庭。
墮落也是為了家庭。
所以,張柏芝的墮落里,有她的心甘情愿,更有她的命中注定。
當然,原生家庭帶給張柏芝的。
絕不僅僅是墮落那么簡單而已。
三、香港“最后一個影后”
張柏芝的演技,自是不必多說。
但和演技成正比關(guān)系的,還有她的脾氣。
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張柏芝脾氣敏感且脾氣極差。
向華強曾向記者訴苦:“張柏芝,她很神經(jīng)質(zhì)的”、“總是一個人在那邊發(fā)脾氣。”
在這個脾氣上,張柏芝沒少惹黑料。
2004年,張柏芝和劉德華一起拍攝《大只佬》。
其中有一場劉德華被威亞吊在半空中的戲。
突然,一通電話給張柏芝打來。
她不顧被吊在6層樓高,且穿著數(shù)十斤重特效服裝的劉德華。
徑直跑去接電話,一接就是很久,所有人干等她。
2010年,她再度回歸影壇。
這次,她依舊沒有收斂自己的性格。
鄭佩佩在鏡頭前直言:“她的態(tài)度很不好,給我們香港演員丟臉。”
曾經(jīng)相當看好張柏芝的爾冬升再次提起她,表情無奈的直搖頭。
導(dǎo)演杜琪峰坦白的說:“我需要專注的演員,張柏芝不適合我的電影。”
曾將張柏芝視若女兒,力捧過她的向華強夫婦表示“永不合作。”
從張曼玉嘴里“香港最后的影后”。
到如今“香港演員之恥”。
張柏芝的自甘墮落,其實也有被時勢裹挾的必然。
張柏芝火起來時,香港電影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候。
內(nèi)有林青霞、張曼玉等演員退出舞臺,后繼無人。
外有外國特效電影的沖擊,內(nèi)地市場的騰飛。
內(nèi)憂外患之下,不少人開始唱衰:
“香港電影將死!”
也就是這個關(guān)頭,張柏芝出現(xiàn)了。
一部《喜劇之王》橫空出世。
柳飄飄成為香港影史上的經(jīng)典。
緊接著一部《星愿》,讓19歲的她拿下最佳新人獎。
后來一部《蜀山傳》,她直接被譽為“小林青霞”。
出道5年,拍了20多部經(jīng)典電影。
才23歲,就將各種大獎收入囊中。
張曼玉力贊:“她是香港電影最后的希望。”
全香港的影迷們,也將她視作“香港電影的救星”、“香港電影最后的守門人”。
顯然,張柏芝并沒有出色的完成時代賦予她的使命。
結(jié)婚、息影、離婚、復(fù)出、拍爛片,一氣呵成。
可是,張柏芝固然有她自己不思進取,急于回歸家庭的主動淪落。
但大廈將傾,張柏芝扛不住的。
張柏芝息影那段時間里,香港電影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巨變。
隨著《泰坦尼克號》的來襲。
特效大片成為電影界的下一個風口。
題材光怪陸離,視聽效果震撼無比。
這遠非什么搞笑電影、動作電影所能企及的。
與此同時,香港電影魚龍混雜。
好片多,爛片更多。
正版多,盜版更多。
優(yōu)秀的電影人紛紛北上,開拓更大的市場。
留給香港電影的,只剩下回憶里的輝煌。
屋漏偏逢連夜雨。
2003年,一場非典讓香港電影更加雪上加霜。
產(chǎn)量銳減,電影院空無一人。
2004年,張國榮、梅艷芳先后離世。
他們的離去,也為香港電影畫上了休止符。
張柏芝再度回歸,面臨的便是如此這般滿目瘡痍的香港影壇。
拍爛片的絕不止張柏芝一個。
周潤發(fā)、梁朝偉、劉德華、古天樂…同時期的電影人們?nèi)紦u身一變,成了“爛片代言人”。
本就對當演員沒什么追求,一心只想顧好家庭的張柏芝,更是不會為了所謂的演員操守,將送上門的天價稿酬拒之門外。
與其罵她自甘墮落、不愛惜羽毛。
倒不如說是原生家庭早就埋下的命運之索。
也是大時代下,一粒灰塵本該有的宿命。
墮落是張柏芝的宿命。
也是香港電影的宿命。
張柏芝抓著香港電影最后的輝煌迎風而起。
也順著香港電影的衰落逐漸沉淪。
張柏芝的曇花一現(xiàn),也是香港電影的曇花一現(xiàn)。
正如煙花絢爛中注定要歸于黑暗。
正如百花盛開后注定要在冬天凋零。
可煙花曾燦爛過,百花曾芬芳過。
耀眼的一瞬,在記憶里得到了永恒。
張柏芝如是,香港電影同樣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