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因為這兩百多年中國落后的關系,近代民國以來,華語樂壇主要學的是西方和日本,那種學習人家,融合本土化成功,創(chuàng)造一種音樂風格,然后定下脈絡,并且對于后來華語樂壇影響深遠的才叫教父,這中間有沒有人文關懷,歷史批判倒不是必須了。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主流輿論基本上公認的兩岸三地音樂教父有這些人。
公認是歌神,卻一直成不了教父?也不看看香港樂壇教父做了啥
香港流行樂教父許冠杰,還有一個培養(yǎng)人的戴思聰,另外第一代粵語歌唱將教父羅文),許冠杰和戴思聰區(qū)別在于,戴思聰像李宗盛一樣扶持了很多樂壇知名唱將,本身并不會創(chuàng)作,唱歌也少,對于香港粵語音樂創(chuàng)作貢獻不大。
許冠杰為何是香港流行樂壇教父,只要你看過70年代的香港電影都知道。
香港文藝承接上海灘,直到70年代像胡金銓的武俠片,邵氏老電影演員都說一口普通話,當時粵語還屬于地方劇種。當時歌曲聽的也是上海灘風格歌曲,戲曲,還有西方和日本音樂為主。
70年代初,許冠杰用香港口語入歌,加上創(chuàng)作的風格嫁接古典流行,為此揭開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的序幕,在當時就香港被稱為第一代歌神。后來張學友都只在唱功,唱法上有些實力,在音樂風格,音樂創(chuàng)作影響力上很小。
臺灣樂壇教父眾所周知是羅大佑,他出現在‘臺灣民歌運動’的中后期。
臺灣民歌運動和當時香港一樣,經濟處在高速發(fā)展當中,臺灣還有政治運動,香港沒有那么明顯,人們在文化娛樂上拿來主義很嚴重。音樂上也是繼承當時民國上海灘音樂,再到翻唱西方,日本音樂成風,音樂風格,音樂形式,音樂內容方方面面都沒啥突破。
臺灣的民歌運動就是革新民謠,唱法,人文精神,這背后有和經濟發(fā)展起來的臺灣唱片行業(yè)并行。民歌運動的杰出人物有楊弦,李雙澤,胡德夫,李泰祥,邱晨之類的。既然叫民歌運動,這個革新的音樂風格自然是民歌和臺灣民謠了。
羅大佑相信不用多講了,他的幾張專輯從音樂風格,作曲方式,編曲技巧,還有強大的人文精神,時代批判都深深的影響了華語樂壇,是公認的教父級別的音樂人。
多提一句:這個時代港臺雖然翻唱泛濫,但是單獨從音樂創(chuàng)作人來講。如果要列一個比較方式的話。
羅文是粵語流行第一代粵語歌唱將,張國榮和譚詠麟是流行雙子星。我認為陳百強本來有望成為香港版的齊秦,但香港樂壇原創(chuàng)音樂人生存不下去。
臺灣天王天后的唱將本來不輸,還有一個bug級別的鄧麗君。本土創(chuàng)作人還有齊秦、周華健、張雨生、童安格、王杰、伍佰、庾澄慶、姜育恒等等
香港樂壇商業(yè)性更強,80年代中后期爆發(fā)的創(chuàng)作人就只有黃家駒,市場不行去日本也意外去世。最后就是四大天王,李克勤那類的商業(yè)歌手。
搖滾教父崔健,和汪峰相比,這個新搖滾教父為何不出名
內地樂壇教父,通常公認的是內地搖滾教父是崔健,你看都只是搖滾而不是流行樂。
原78年前內地還是計劃經濟,后來開放了,中國整個社會開始轉型,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中間還要轉型幾年,所以也不是特別市場化,搖滾80年代初就有人搞了,但是成績不是特別亮眼。
直到崔健出現了,86年的《一無所有》 開啟中國搖滾樂時代,后來幾張專輯在音樂技術上,音樂風格上,編曲上,特別是人文精神和時代批判上對于內地搖滾樂,直到今天內地獨立樂的影響都非常深遠。
不過,只要稍稍了解華語樂壇音樂風格發(fā)展的都知道,崔健在創(chuàng)作技術上,編曲手法上,音樂風格引領上是遜色羅大佑的,后來沒有多少人學習他的創(chuàng)作手法,這點還不如后來的樂隊萬能青年旅店。
不過,崔健的搖滾人文精神太強,結合當時的時代精神,所以也是主流公認的中國搖滾教父。
我一直覺得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歷史文化導致的文化人物沒啥可比性。比如內地因為開放原因,人家港臺流行樂教父爆發(fā)是70年代中后期,內地都要到80年代中后期了,沒啥可比性。
但是如果你硬要比較的話,粗劣點劃分大概就是這樣吧。
香港教父許冠杰=臺灣教父羅大佑=內地搖滾教父崔健(羅大佑最強)
臺灣的李宗盛和香港戴思聰類似,都扶持了一幫人的大佬(但戴思聰臺前不行),內地要選擇這樣一個人物可能就是劉歡,創(chuàng)作影響力上不夠,扶持的樂壇大佬也沒有前面兩人多,但劉歡是音樂教授,再依托于國家的背景,音樂影響力也很廣。
然后是臺灣的齊秦,香港的黃家駒,內地的竇唯,兩岸三地都挺有傳奇性的創(chuàng)作人。
論創(chuàng)作對于流行樂的影響上齊秦明顯高半檔,黃家駒因為去世具有傳奇性,流行樂的影響力也更高;竇唯倒是差了一檔,只是談到中國搖滾樂離不開他,因為中國搖滾的傳奇,還有他戀情的傳奇,再到后來選擇的傳奇,算是相似了。
剩下創(chuàng)作人可以依次排,香港最少,臺灣上面列了,內地是唐朝樂隊、鄭鈞、許巍、魔巖三杰另外兩個之類的。
陶喆R&B教父,王力宏音樂才子,周杰倫為何不是華語樂壇教父
2000年左右,港臺70年代開始打下的基礎(城市化完成),在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爆發(fā)四大天王的娛樂巔峰(商業(yè)化巔峰)。區(qū)別在于臺灣人口多些,歷史厚重些,政治波動帶來的人文精神,還有唱片工業(yè)更深厚些。
90年代中后期,港臺樂壇都進入更新換代的新時代。
香港因為地方小,人口少,商業(yè)化和娛樂化嚴重一向不重視原創(chuàng)。你會感覺明明2000年后內地四大天王還火得很,結果后來除了陳奕迅,謝霆鋒和Twins折騰了一下,然后瞬間就不行了,后來只闖出一個陳奕迅。
原因這里就分析了,整個香港樂壇都不行了,也別提什么新時代音樂教父了。
文藝作品的影響力真的和經濟,文娛產業(yè)在整個市場的占比掛鉤。我一直覺得因為香港經濟在整個大中華地區(qū)的降低,香港樂壇在華語音樂比例的降低,導致這個時代香港也出了個對于粵語歌soul,R&B有相當影響力的方大同。
你別說方大同是什么香港R&B教父,似乎都有一種地方區(qū)域知名獨立音樂人的感覺。
結果同時期對于臺灣樂壇,也包括華語樂壇R&B音樂風格有著突破性貢獻的陶喆,他則又被稱為R&B教父,你看哪里說理去。
周王陶林這一代音樂人干的也是學習西方音樂風格,融合本土化,摸索突破華語音樂風格,再定下音樂風格基調,并且影響深遠這件事情。
陶喆就是華語R&B音樂,他也是公認的R&B教父。
王力宏和周杰倫一度并列,音樂風格上也都玩R&B,但陶喆更早些他是教父。王力宏定義了中國風說唱chinked-out風格,獨樹一幟,影響深遠。周杰倫開啟了新中國風,然后兩人在說唱,都市流行上成就也不錯。
當然講音樂風格周杰倫更多一些,但周杰倫主流輿論說他是華語天王,王力宏是音樂才子,后來是新行天王。至于為什么不叫說唱教父?新中國風教父?中國風說唱教父?流行樂教父?
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問。
林俊杰更多的在技法,還有唱法上突破C-pop的邊界,也就是很多樂迷所謂的港臺都市芭樂。其實和前期媒體拿過潘瑋柏,羅志祥和陶喆,王力宏和周杰倫三人并列宣傳過,不能說湊數但只是宣傳手法。
后來走偶像路線的潘瑋柏,羅志祥音樂成就越來越低。林俊杰越來越高,最終坐穩(wěn)了2000年代華語樂壇新四大天王的位置。
這個時期最成功的臺灣流行樂隊是五月天,晚半輩成就不低的樂隊是蘇打綠。
實際上,2007年后這一代臺灣四大天王就已經頹勢盡顯,但臺灣樂壇憑借前期的積累,最終還爆發(fā)了一波蕭敬騰,林宥嘉,楊宗緯這些樂壇小天王,你看都叫做小天王了,連天王都捧不出來了。
2010年后就不提了,因為兩岸三地別說華語流行樂教父了,連天王天后都已經沒有了。如果硬要找一個的話,我個人覺得可能鄧紫棋差不多了,其它人李榮浩都不行,其它人就更不用說了。
音樂教父也好,流行天王天后也罷?華語樂壇早有更廣闊的天地
最后提一下內地樂壇另一支,不是因為唱片工業(yè)不成熟,一直走音樂選秀,音樂綜藝路線的主流流行樂壇(就是開始超女快男,后來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中國好歌曲),內地主流流行不行,一直沒有成熟的音樂產業(yè)鏈是個重要原因。
2012年后又冒出學習日韓的唱跳偶像,2015年后又冒出短視頻神曲,主流流行一片潰爛。
80年代中后期崔健開啟中國搖滾以來,90年代魔巖三杰,唐朝樂隊等把中國搖滾推向巔峰。
90年代末因為政治因素,唱片工業(yè)不成熟,簽署WTO港臺流行北上內地,內地搖滾被港臺流行打得潰不成軍,也開啟進入地下十年的時期,這當中最積極市場化的是汪峰,能力很強,產量極高,經典繁多,但場外因素太多導致評價未定。
內地搖滾因為之前崔健等定下的基調,地下十年在音樂風格拓展,突破,人文精神表達其實很多,特別是貢獻了很多達到世界級別的樂隊,像搞后搖的惘聞,沼澤,民族搖滾的杭蓋,九寶,金屬葬尸湖,再到郁樂隊,PK14,民謠野孩子等等。
2000年后,被譽為新搖滾教父的是謝天笑,但因為音樂風格,還有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等原因,我感覺影響力上有些不夠,反倒是依托于現實主義,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風格,還有編曲制作和人文精神更有代表性的萬能青年旅店,似乎更符合這種樂壇教父的意義。
當然算不上華語流行樂壇了,說是中國獨立樂壇和獨立樂隊應該沒問題。
2007年過后,伴隨數字音樂爆發(fā)的同時,因為中國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化的深入,音樂節(jié)和livehous線下音樂的發(fā)展,支撐出痛仰,新褲子等商業(yè)樂隊的爆發(fā)。也支撐了大陸新民謠的宋胖子,馬頔這一波的爆發(fā),還推出一個進入主流的民謠女創(chuàng)作人陳粒。
這些年,內地獨立音樂其實全面爆發(fā)了,各種音樂風格都有人在玩,玩得不錯的大有人在。各種音樂圈什么古風圈、民謠圈、電音圈、嘻哈圈、ACG圈、樂隊圈等等。音樂人也從主流音樂人、獨立唱作人、音樂制作人、歌手和網絡音樂人等等群體相互交雜的狀態(tài)了。
中國獨立音樂早就玩出花了,但主流流行不行,加上短視頻神曲泛濫。
你們要還被動推歌那哪兒都不行,你要會主動找歌,那你會發(fā)現比起前三十年什么港臺天王天后時代,現在的華語樂壇要好玩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