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冰心說:“一個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人這一輩子,錢財再多,只是生活的資本;房子再大,只是容身的住處。
唯有家人,才是今生最寶貴的財富:
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無非是父母在、孩子安、夫妻和、兄弟睦。
1
父母在,人生有來處
俗話說:門前有車不算富,家有爹娘才是福。
百善孝為先,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大福田。
一個家里,老人若是健在,小輩自然一團和氣。
爸媽在的地方,家就在;爸媽若是沒了,家也跟著散了。
即便擁有再多的財富,回家看到空蕩蕩的房子,只會感覺到無盡的空虛。
季羨林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六歲離開母親,孤身去外地求學。
母親經(jīng)常跟鄰居念叨,早知道兒子一去就不回來,當初就不該讓他走。
季羨林暗自發(fā)誓,等學成工作后,一定好好奉養(yǎng)母親。
可惜,他大學還沒畢業(yè),母親就去世了。
迎接他回家的,是一間破屋子,外加一具薄棺材,母親就躺在里面。
季羨林說,當時見狀,難過得想一頭磕死,隨母親而去。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寫道: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將來有得是時間,可以從容盡孝。
殊不知,兒女成長的腳步,永遠都追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世間最不能等的事,就是孝順父母。
人活一輩子,遺憾的事有無數(shù)種,最痛莫過于“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生前一次孝,遠勝過身后千萬次祭掃。
2
孩子安,日子有盼頭
孩子是老天賜給你的一件禮物,你收下了,就退不回去。
別指望他給你什么回報,只管給他投資,為他奉獻。
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乳名喚作“小胖子”。
不滿周歲時出乳牙,夜里又哭又叫,像是針扎一樣疼。
孩子疼得一會兒一醒,大人跟著提心吊膽,誰也不用打算睡。
等他的牙長全了,一家人都跟著熬成了“紅眼虎”。
他在給妻子的一封信里,談到對孩子的期待:“我想,他能粗識幾個字,會點加減法,知道一點歷史,便已夠了。
只要身體強壯,將來能學一份手藝,即可謀生,不必非入大學不可。
假若我看到我的孩子體健如牛,我必非常歡喜!”
父母愛子是天性,孩子一生病,父母半條命。
親眼看著自己的子女長大成人,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是千金難買的福氣。
只要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生活就會有希望。
3
夫妻和,無懼風和雨
俗話說:“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人。”
相聲演員郭德綱,年輕時在北京當北漂。
演出完往家趕,兜里只剩下不到1塊錢,連坐公交都不夠。
德云社眼看就要倒閉,妻子王慧變賣了自己的首飾,還有娘家給她買的夏利車,幫郭德綱熬過了這一關(guān)。
家中的大小事情,王惠全都不用他操心;就連德云社徒弟們的衣食住行,都由王惠一個人照管。
有了王惠這樣的賢內(nèi)助,郭德綱才能心無羈絆、一路向前。
這些年,郭德綱在事業(yè)上風生水起,他把自己所有的財產(chǎn)都登記在了自己的妻子名下,笑稱自己是個“打工仔”。
這就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經(jīng)歷過友情,演繹著愛情,升華成親情。
明明沒有血緣關(guān)系,卻比親人更親近。
柴米油鹽過日子,艱難困苦一起走,貧窮富貴牽著手。
兩個人齊心協(xié)力,勁兒往一處使,再大的風雨也能扛,再難的關(guān)頭也敢闖。
4
兄弟睦,不怕外人欺
《詩經(jīng)》有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世上除了父母、兒女,血緣最近的就是手足之情。
兄弟姊妹,是沖不破的血脈親情,是打不斷的骨肉相連。
公元1057—1066年,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蘇軾先后喪母、喪妻、喪父。
至親之人相繼離他而去,只剩下弟弟蘇轍,相依為命。
蘇軾在外做官,雖與弟弟相隔千里,仍舊書信往來不斷。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兄弟二人互通的詩詞,多達200余首。
當中最著名的一首寫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生不求大富大貴,惟愿兄弟二人,不再骨肉分離。
烏臺詩案中,蘇軾遭了難,身邊好友生怕受他牽連。
唯有弟弟蘇轍,苦苦跪求皇帝,寧肯罷官不做,也要換回哥哥一命。
蘇軾在獄中寫信,感念弟弟照顧家小,更是發(fā)誓來生還要做兄弟,了結(jié)這一輩子的未完成的情誼。
蘇轍讀罷,伏案慟哭不已。
《宋史》里評價兄弟二人: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從前總以為,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是有保質(zhì)期的。
等到各自成家,等到父母離去,就會變得生疏,變得不再親近。
年歲愈長,愈發(fā)明白親情可貴。
一起長大的情誼,始終記在心里。
無論走到哪里,有兄弟姐妹在,外人也不敢輕易欺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