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影片真正的硬傷在于:李煥英角色的情緒是割裂的,她既能說出“快樂健康就好”,又能說出“什么時候讓媽長點臉”這樣的話。換句話說,如果李煥英真的像影片中大部分時間表現(xiàn)的這樣,賈曉玲這個角色根本不會因為自己有沒有出息而惴惴不安,那如果確實如此,這個矛頭就會指向賈曉玲的父親,這才是賈玲沒處理好的癥結(jié)所在。
其實這跟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女兒跟著某個男性吃苦是相似的心態(tài),這是厚重的感情。賈玲的母親應(yīng)該是婚后吃了不少苦,而父親在整個家庭生活中要么算不上一個好丈夫要么對家庭成員的關(guān)心不夠才導(dǎo)致賈玲的創(chuàng)作思維方向呈現(xiàn)給觀眾是這樣的橋段。覺得鏡頭轉(zhuǎn)換很突兀,場景之間不連貫,人物主線不完整,感覺很多人物線沒有存在的必要,就覺得把一個20分鐘的小品硬是拖成了2個小時的電影,很拖沓,看的人很悶。
感覺這部電影看的就是情懷,她說出很多女生心中想對母親說的,所以這部電影的評分是寬容的。我自己在影院看完后,感覺李煥英情感是真摯的,也就是這種真摯挽救了這部電影,引起很多共鳴,以至于無法不帶主觀情緒去評價。但是,他的情節(jié)是為營造這種情緒拼湊起來的,情節(jié)轉(zhuǎn)折間就有bug出現(xiàn),真實度就會下降,容易留下刻意的觀感。
覺得是賈玲在用這種方式紀(jì)念自己的母親跟自己以前發(fā)生過的點點滴滴吧,那個時候觀眾都已經(jīng)恍然大悟了不需要再覺得“爽”,更何況這種片也不需要像推理懸疑那樣快速略過的“爽”,個人角度不同吧,覺得你說這個有點點牽強。賈玲最開始的目的沒有讓他母親和廠長的兒子在一起,因為冷特和他母親的觸動,才讓他決定撮合他母親和廠長的兒子,所以冷透的存在是為了后面的劇情發(fā)展。
這部電影我期待了特別久,沒有第一時間去看,本身充滿了期待,但網(wǎng)上炒的太厲害,被捧到了天上,多少讓人有點厭煩,看完后,可以說和自己心理預(yù)期差的并不多,如果沒有網(wǎng)上的尬吹,我一定會由衷的點個贊,可惜網(wǎng)上加上身邊人評論幾乎讓人無奈,所有人都在痛哭,大贊電影絕了,讓人一聲不敢吭,好不容易想理性的從電影層面說句話,我和你談電影結(jié)構(gòu),你卻和我打親情牌,最怕的就是這種道德綁架了。
覺得挺好看的,抒情也很自然,影場內(nèi)前面笑聲沒斷過,后面沉默無聲,只有我那四歲的娃看得一臉懵逼,可能人與人之間人生感受差別太大,有些東西真不相通。前面劇情大家都是一起大笑,笑聲很大,到后面感動的時候沒人亂說話我和我?guī)讉€姐妹還有我們的弟弟都看哭了,后排也有好多人抽泣,我每年春節(jié)檔國慶檔都會去看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在我看來是很好的比之前國慶檔的喜寶要好,畢竟看電影要么看劇情要么看特效。
一部電影難免顧此失彼,李煥英能把故事講的清楚明白笑點不生硬淚點不強入就很棒了。前半段,沈騰沒出場,看著賈玲真的很容易出戲,賈玲的戲,訴我笑點太高看不出哪里好笑。但是沈騰唱《萬里長城永不倒》、掉河里、坐四輪車去深圳的戲和陳赫抽倒煙的戲真的笑抽我了。結(jié)尾處那幾分鐘賈玲咧個大嘴哭,放在舞臺上就更合適。話劇放,影視收。舞臺劇為了讓觀眾看清聽清內(nèi)容,表現(xiàn)形式更夸張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