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登上春晚數(shù)十次,成為人們心中難忘的“春晚常客”。
她曾被潘長江、趙本山兩大喜劇大佬爭奪,作品至今被奉為經(jīng)典。
她低調成婚37年,老公身份大有來頭,兒子是軍校高材生,堪稱“人生贏家”。
她璀璨的人生里,有著事業(yè)的輝煌,但也有對家人的虧欠,弟弟年僅四十去世,父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她就是黃曉娟,那個準時出現(xiàn)在春晚舞臺上的東北大妞。
1962年,遼寧的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迎來了家里的第二個小生命,父母為她取了黃曉娟這個樸素大方的名字。
黃曉娟的父親是煤礦工程師,母親是人民教師。
在那個年代里,這樣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讓黃曉娟從小不愁吃喝。
但由于大姐在姥姥家生活,這就意味著黃曉娟這個老二必須擔負起老大的職責。
父母的工作都很忙碌,因此自幼的她就格外懂事,主動擔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可再如何懂事,她都只是一個小孩。
在她六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天像往常一樣抱著妹妹入睡,看見粉嘟嘟的妹妹漸漸閉上了雙眼,她小心翼翼地將妹妹放在床上。
妹妹睡著后,黃曉娟感到很無聊,她決定去找媽媽。
于是她關上門之后,飛奔到了母親的單位上,母親的同事看到她之后,連忙喊母親過來。
母親看到黃曉娟,心中沒有絲毫的歡喜,全部都是著急。
因為二女兒獨自來到這里,這就意味著小女兒一個人在家,那么小的一個孩子,如果出了什么意外,那自己該怎么辦?
無數(shù)個不好的想法在腦海里轉圈,但她沒有狠狠責備黃曉娟,她帶著女兒騎著自行車連忙回到了家里。
幸好回到家之后,小女兒只是在大哭,并沒有受到任何傷害,這才讓母親松了一口氣。
事后,母親將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告訴了黃曉娟,黃曉娟也明白了這件事情是自己做得不對。
從那之后,黃曉娟對待弟弟妹妹更加細心了,就連她自己之后也說,她對自己的小弟弟可謂是“溺愛”,對他有著獨一份的疼愛。
黃曉娟的愛,弟弟妹妹自然看在眼里,長大之后的他們對姐姐也回饋著自己的關心和愛。
黃曉娟從小能歌善舞,她可以隨著不同的音樂搖擺著身軀,父母也發(fā)現(xiàn)了她的愛好,他們并沒有干涉,給足了她發(fā)展的空間。
于是在1976年的時候,恰好當時阜新市文工團正在報名,14歲的黃曉娟有些心動,但是看著大排長龍的隊伍,她又有些退縮。
母親看出了她的猶豫,不斷鼓勵黃曉娟,讓她大膽去嘗試,不要在意結果。
有了母親的支持,黃曉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最終進入了學員班。
從前的她覺得演員就是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但真正了解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演員也是需要學習各種理論知識的,也是需要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的培訓。
從小黃曉娟的夢想就是站在舞臺上蹦蹦跳跳,如今實現(xiàn)了最初夢想的黃曉娟,自然不肯放過一點學習的機會。
她每天很早到教室,遇到不會的知識點也會馬上詢問老師。
苦心人天不負,黃曉娟的努力沒有白費,她認真的態(tài)度被老師們看在眼里。
很快她就被調到了藝術大劇院,正式成為了一名二人轉演員。
上學期間她出色的表現(xiàn)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她經(jīng)常代表劇院去參加省級比賽,并且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黃曉娟出色的表演被一個人看在了眼里,他就是日后喜劇界赫赫有名的人——趙本山。
趙本山很喜歡黃曉娟的表演風格,兩個人1989年在遼寧春晚合作了小品《麻將豆腐》,這個小品讓黃曉娟一夜間火遍了遼寧的大街小巷。
這次成功的合作,讓趙本山對黃曉娟愈發(fā)滿意。
1990年春晚的前夕,趙本山為小品的劇本忙得焦頭爛額,這個劇本一開始不被認可,在多次修改之后才有機會搬上舞臺。
原本趙本山對《相親》這個小品已經(jīng)不抱有希望了,但在黃曉娟和趙本山的出色配合下,這個小品成為了如今的經(jīng)典,也奠定了趙本山在春晚的地位。
趙本山知道小品的成功,離不開黃曉娟的付出,但不僅只有趙本山一個人看出來了,一旁的潘長江躍躍欲試。
他向趙本山保證,只和黃曉娟合作一個節(jié)目,合作過后馬上就“歸還”黃曉娟,趙本山眼看黃曉娟也答應了,便沒有再說什么。
1991年潘長江和黃曉娟合作的春晚小品《歪打正著》大受歡迎,一旁的趙本山很是羨慕,與黃曉娟約定,明年春晚兩人一定要再度合作,黃曉娟欣然答應。
1992年趙本山和黃曉娟合作的小品《我想有個家》大火,全國人民都記住了這個東北大妞,此時的潘長江摸索出了一個規(guī)律,誰和黃曉娟搭檔,誰的小品就能大火。
所以他不斷勸說黃曉娟,告訴她:“我們的身高差距大,小品的效果會更好。”
黃曉娟聽了潘長江的話,心里也猶豫了起來,左右思索下她答應了潘長江。
可這邊的老搭檔趙本山應該怎么辦?這是個令人苦惱的事情,她不好意思直接和趙本山說,而是對他說:“老哥,這可能是我們最后一次合作了。”
趙本山一臉詫異地問她為什么?
她對趙本山說:“我考上了遼寧文化大學,我想繼續(xù)學習”
聽到這里之后,趙本山什么都沒說,也沒繼續(xù)強行挽留黃曉娟。
就在趙本山為自己失去一位優(yōu)秀的女搭檔而遺憾時,1993年的春晚上,黃曉娟赫然站在潘長江的身邊,瞬間趙本山明白了一切。
從那之后,兩人也鮮少有交流,后來黃曉娟被記者問道:“是否和趙本山反目成仇,別的女搭檔紛紛和他合作影視劇,為何你沒有參與”?
黃曉娟沒有過多的解釋,只是淡淡地說:“朋友們都挺忙的,他(趙本山)的企業(yè)干那么大,影視劇也連續(xù)紅紅火火,我就別隨著摻和了。”
從黃曉娟的話里聽得出來,他們背后應該還有故事,但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黃曉娟和潘長江的數(shù)次合作也堪稱經(jīng)典,之后的數(shù)年里她準時出現(xiàn)在春晚的舞臺上,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春晚常客”。
除了春晚這個大舞臺外,黃曉娟在2001年的時候被特招入伍,參加了不少的文藝匯演,在2014年的時候,憑借著出色的表現(xiàn),成為了某個文工團的團長,2017年更是直接成為了遼寧文聯(lián)的重要領導。
她一路走來,沒有什么背景可以可以依靠,她唯一靠得就是自己的汗水。
外人只看見了黃曉娟的風光和成就,卻忽略了她的艱辛付出。
她自己在訪談節(jié)目里坦言:自己這些年最對不起的就是兒子和父母。
她早些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結婚了,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可孩子五個月的時候,黃曉娟就被邀請參與遼寧臺的春晚。
她極不愿意離開孩子,但她也有著自己的事業(yè),在那兩個月里,她的汗水和淚水并存,有好幾次她都想離開舞臺,回家看看孩子。
但在導演的多番勸說和同伴的安慰下,黃曉娟最終堅持了下來,并且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yè)。
等到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黃曉娟跟隨遼寧代表團去日本參加富士山國際青年演劇節(jié),黃曉娟的旅途中完全沒有半分欣賞美景的心思。
她此刻只想飛奔回家,行程結束后她火速回家,到家之后,兒子看著她一個勁叫她“姨”,全然忘記了她。
意識到這點的黃曉娟,抱著孩子就開始流眼淚,她明白自己虧欠兒子太多了,但是她有著自己的人生,她不希望自己為了兒子犧牲一切。
天下的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黃曉娟的兒子小時候經(jīng)常會生病,每次打吊瓶的時候,看著針扎進孩子的血管里,孩子因為疼痛而哇哇大哭時。
她的心都被狠狠地揪著,如果可以的話,她愿意代替兒子受這些疼痛。
但是她不可以,她只能眼睜睜看著兒子受苦受累。
最讓她痛苦的是,孩子的病剛有好轉,她就得外出工作,很長一段時間見不到兒子。
無法經(jīng)常陪在兒子身邊的黃曉娟,只能通過電話和兒子交流,但冰冷的電話怎么能傳遞自己對兒子炙熱的愛呢?
對于兒子的成長,她深表遺憾,黃曉娟很想為兒子做一頓美味的飯菜,坐在他旁邊聊一聊家常,但如今的她連最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
當兒子進入高中后,黃曉娟覺得自己如果再錯過兒子的成長,那么絕對會后悔一輩子。
所以那三年里,她推掉了很多工作,專心致志陪伴在兒子身邊。
她會經(jīng)常下廚為兒子改善伙食,也會周末接送兒子上補習班,在這種點點滴滴的相處中,他們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好。
可畢竟多年沒有感情的交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她注定和兒子之間有著一層隔閡。
但黃曉娟還是覺得很幸福,自己可以陪伴在兒子身邊,關心著兒子的一點一滴,這是她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個真正的母親。
黃曉娟的兒子在表演上頗有天賦,在遼寧省藝術統(tǒng)考的時候,取得了導演第一、表演第四的好成績。
這樣的好成績足以讓他進入很好的大學進一步學習,之后畢業(yè)有著母親的關系,相信他的未來一片大好。
可黃曉娟并沒有讓兒子走這條路,而是將兒子送去了軍校,在她的印象里,男孩子就應該去部隊上鍛煉鍛煉,這是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對他今后的人生有著很大的幫助。
黃曉娟這樣的決定,讓兒子與自己喜歡的表演失之交臂。
過了好幾年之后,黃曉娟回想起這件事情,表示自己很是后悔,倒不是后悔送兒子去軍校,而是后悔沒有讓兒子學到喜歡的專業(yè)。
如果自己的兒子學習表演的話,如今也一定會是個不錯的演員。
但如今兒子對自己的專業(yè)很滿意,這讓黃曉娟少了幾分遺憾。
母子兩個的關系得到真正的緩解,是在兒子研究生時期。
有一次兒子打籃球的時候不小心傷到了手腕,他沒有第一時間去校醫(yī)院,而是選擇打給了母親黃曉娟。
黃曉娟聽到兒子平靜地說自己受傷后,馬上飛奔來到了學校,二話不說先將兒子送到了學校周邊的醫(yī)院進行治療。
可這個小診所的醫(yī)生,沒有太多的經(jīng)驗,因此只能含糊地說:“好像骨折了”。
聽到他猶豫的聲音,黃曉娟很生氣,覺得這會耽誤孩子的治療。
心急如焚的黃曉娟立馬帶著兒子來到了大醫(yī)院,做了一次正規(guī)的檢查,當醫(yī)生說一切正常的時候,黃曉娟這才松了一口氣。
當兒子看到母親為了自己前后忙碌的模樣,那一刻他似乎釋然了。
從小他覺得母親不愛自己,總是離自己很遠很遠,當別的小朋友可以享受父母近距離的關心時,他只能通過電話和父母交流。
童年的種種讓他很不理解父母,但是今天他似乎理解了母親。
母親不是生來就是自己的母親,她有著自己的事業(yè),有著自己的夢想,自己不是他的唯一,但卻是她最愛的一個。
了解過母親這些年的成名史后,黃曉娟的兒子態(tài)度更多是敬佩母親和尊重母親。
如今的他和母親無話不說,與其說是母子,不如說是朋友。
如今的他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妻兒,黃曉娟在面對隔代教育時,頗有自己的一番心得。
兩代人之間肯定有著所謂的代溝,尤其是關于孫子,不論是吃飯問題還是穿衣問題,彼此之間都會有矛盾。
黃曉娟的做法很明智,她從不摻和孫子的教育問題,因為她知道自己摻和得越多,這個家的矛盾就會越多。
況且自己的兒媳婦聰明又能干,她相信兒媳婦可以將一切處理好,這種信任也是她們長期以來對彼此的了解。
學會對兒女們放手,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他們應該要學會成長。
黃曉娟除了對兒子感到抱歉外,對自己的父母也是倍感愧疚。
自己當年年輕的時候,每年春晚結束后,根本沒有什么快速的交通工具,她只能坐著搖搖晃晃的綠皮火車趕回家。
到家之后,黃曉娟感到很溫暖,這種溫暖是任何東西都比不了的,但是這些年來,自己很少和父母在大年初一團圓。
加上自己工作的原因,她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在父母身邊,雖然他們嘴上沒有說什么,但是黃曉娟知道,他們心里一定是希望自己陪在他們身邊。
這些年來,黃曉娟經(jīng)歷過風風雨雨,可最讓她感到難過的就是弟弟的離世。
自己是從小看著弟弟長大的,弟弟一直都是個乖巧的小孩,從來不讓自己操心。
可世事無常,弟弟在四十多歲的時候,被診斷為肝硬化,這對黃曉娟來說無疑是個噩耗。她
們姐妹為了照顧年邁父母的情緒,暫時沒有將這個噩耗告訴父母。
黃曉娟不分日夜地照顧著弟弟,可命運還是沒有放過這個年輕的生命,從生病到離開僅僅44天。
這44天里黃曉娟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弟弟離開,這對于她來說就是人生最大的打擊。
人們一直以來都稱黃曉娟為“自來水”,意為眼淚很多,就像水一樣可以輕易流下來。
但是經(jīng)歷了這件事情之后,黃曉娟 再也無法像之前那樣輕易落淚,對于她來說那44天,她已經(jīng)將自己的眼淚流完了。
弟弟去世后,黃曉娟姐妹們?yōu)榱苏疹櫢改傅那榫w,會經(jīng)常帶她們出去旅游,但是誰都無法忘懷親人的去世。
每年清明節(jié)的時候,黃曉娟都會為弟弟掃墓,看著那個小小的墓碑,黃曉娟的淚水不自覺地流了下來,說了句:“二姐想你了”。
經(jīng)歷了人生的巨變后,黃曉娟對于“人生”有了新的見解,不論有再多的榮華富貴,也不如家人身體平安健康。
結婚37年的黃曉娟,對于婚姻和家庭都及其低調,有不少人說黃曉娟的丈夫來頭不小,是個大人物,但在眾說紛紜下,黃曉娟始終未嘗公開家庭。
可能對于她來說,家人是珍貴的私有物,她希望自己的家人可以遠離媒體的視線,自由自在地過著自己的人生。
如今的黃曉娟,有著自己幸福的家庭,也會時常在春晚出現(xiàn),為大家?guī)須g笑。
雖然她的人生有著諸多的遺憾和愧疚,但絕對是精彩絕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