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周杰倫畢生奮斗的目標(biāo),是李宗盛定義的時代英雄,是余光中所說的中國版“列儂”。
“什么歌能流傳超三代?很少,但是羅大佑可以。”
他一手締造了華語樂壇四十年的經(jīng)典,把歌曲幻化成詩,將華語流行音樂的格調(diào)提升了一個層次,至今無人企及。
01
1954年,羅大佑在臺灣呱呱墜地。
爸爸哥哥是醫(yī)生,媽媽是護士,姐姐呢是一名藥劑師,一家五口人,四個都跟醫(yī)院掛鉤,羅大佑自然不能打亂隊形,只能順理成章地秉承家業(yè)。
然而,羅大佑志不在此。
五歲學(xué)琴,九歲學(xué)吉他,上國小時,他把:我想做音樂,寫在了命題作文《我的志愿》上。
顯然,音樂在他的心中早已是根深蒂固地存在。
高中畢業(yè)后,羅大佑遵照父母的意愿,上了醫(yī)學(xué)院,白天讀書,晚上就去酒吧駐唱。
后來,他成為了學(xué)校樂隊的鼓手,決定將音樂作為畢生志愿。
他獨自聽大量的英文歌,前前后后買了不下一千張的外文CD,獨自作詞作曲。
將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四韻》,徐志摩翻譯的《歌》全都譜成曲,寫進他的歌里。
然而,他并不是一個大手一揮就能下筆千行的天才作詞人。
除了一些命題作文之外,他很多歌曲都是先有旋律,然后再有歌詞。
我們熟知的《童年》,光是填詞就花費了羅大佑五年的時間。
1973年的時候,羅大佑就已經(jīng)寫好了《童年》的調(diào)子,填好了前四段的詞,但是第五段無論怎么寫,都差點感覺。
反復(fù)修改不盡人意,《童年》就被擱置了下來。
時間如同流水,悄無聲息來到了1977年。
在這一年,他遇上了張艾嘉。
一個是醫(yī)學(xué)院的學(xué)生,一個是19歲就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的明星。
羅大佑喜歡上了這個比自己大一歲的女孩,而張艾嘉也為羅大佑的才華傾倒。
彼時,張艾嘉已經(jīng)嫁給了大她16歲的二婚男人。
雖為人婦,羅大佑卻并不為此介懷。
他寫她唱,一起探討音樂,兩人就如熱戀中的情侶一樣談天說地。
羅大佑疼惜張艾嘉幼年喪父,想為她抹去眼中灰塵,拋開流言,不顧她已經(jīng)結(jié)婚,擁著她談笑風(fēng)生。
愛情中最迷人的地方,就是雙方能為了彼此義無反顧,為了羅大佑,張艾嘉義無反顧選擇了離婚。
1978年的畢業(yè)前夕,在朦朧感情的滋生中,羅大佑完成《童年》第五段。
陽光下蜻蜓飛過來,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畫不出天邊的一條彩虹……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
并將這首嘔心瀝血創(chuàng)作出來的《童年》交到了張艾嘉的手里。
1981年,憑借著這首歌,張艾嘉成為了臺灣最耀眼的明星。
當(dāng)時的羅大佑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張艾嘉的愛意,他們一起參加活動,叫她小妹,為她寫各種情歌,《小妹》《光陰的故事》等等。
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會步入婚姻的殿堂。
只是有緣相遇,卻無心相守。
“他是個多情的人,但絕對不是一個專情的人。”這是張艾嘉對羅大佑的評價。
他愛張艾嘉,但是卻更癡迷音樂,這對于從小缺失父愛的張艾嘉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1982年,這個半點不將就的女人,果斷選擇了放手。
羅大佑的青春期情愫走到了盡頭,也就意味著他的童年長大了。
02
1982年,稚嫩的羅大佑已然成為一名醫(yī)生。
羅大佑的父親曾說過:做音樂可以,但是不要放棄行醫(yī),畢竟醫(yī)生地位高收入穩(wěn)定。
所以這么多年以來,羅大佑一直堅持著學(xué)醫(yī),只是醫(yī)院里的生死離別讓他心痛,也讓他無可奈何。
也讓他知道,手術(shù)刀也有治不了的痛。
輾轉(zhuǎn)思考后,他決定拿起另一把“手術(shù)刀”——音樂,來拯救整個社會。
同年,他將《童年》收進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知乎者也》。
只是,他跑遍了整個臺北的音樂公司,都沒有一家公司“敢”接受他。
為什么不敢?因為他的作品跟主流音樂差別大,歌詞太露骨。
“歌曲審查之,通不通過乎,歌曲通過者,翻版盜印也。”
就這四句話,直接抨擊了臺灣音樂圈的惡劣環(huán)境,如此猖狂的歌手誰敢接?
最后,滾石接下了這張專輯。
不是它不畏強權(quán),而是為了生存,不得不找一些歌手和唱片資源來填充公司。
滾石對羅大佑的這張專輯沒抱期望,吃過幾回閉門羹的羅大佑亦是如此。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張專輯一經(jīng)發(fā)布,迅速引起反響,賣出了十四萬張。
羅大佑有多牛?用粉絲的話來說:
“他讓我明白了流行音樂不僅僅可以談小情小愛,還可以譏諷憤怒,為人類文明的墮落拉響警報。”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xiāng)沒有霓虹燈。
歸不到的家園,鹿港的小鎮(zhèn),當(dāng)年離家的年輕人。
……
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們。
雖說整體洋溢著濃濃的鄉(xiāng)愁,但是當(dāng)中也不缺乏對臺北移民政策的諷刺意味。
1983年,歌手高凌風(fēng)因為合約糾紛,遭受槍擊。
羅大佑馬不停蹄寫出《現(xiàn)象七十二變》:
“有人在大白天里彼此明爭暗戰(zhàn),有人在黑夜之中槍殺歌手。”
他用歌曲,將社會現(xiàn)實解剖得清清楚楚。
所以你說,唱歌跑調(diào),還帶著公鴨嗓的羅大佑,到底配不配叫做音樂教父呢?
羅大佑火了之后,那些曾經(jīng)對他嗤之以鼻的人找上門來,請求羅大佑為他們作詞作曲。
可他并不是天生的音樂天才,他也有才智枯竭的時候。
1984年年底,羅大佑宣布暫退歌壇,遠赴美國,之后又來到香港。
也是在這一時期,他和李烈相愛。
江湖傳言,如果沒有遇見李烈,羅大佑就不是羅大佑,而李烈會成為更好的李烈。
說起李烈,她要比張艾嘉更早認識羅大佑,因為當(dāng)時羅大佑在學(xué)校組建的樂隊里,就有她。
只不過當(dāng)時的兩人誰也看不上誰,羅大佑心心念念著張艾嘉,而李烈則是把心中最炙熱的情感給了毛學(xué)維。
當(dāng)時的李烈,不顧母親的勸阻將自己全部都交給了毛學(xué)維。
她本以為毛學(xué)維是她生命中的一束光,卻沒想到是無盡的深淵……
婚后,毛學(xué)維整天游手好閑,家里的一切開銷全都由李烈負責(zé),而這也讓她意識到,生活不僅有甜,還有柴米油鹽。
1983年,認清現(xiàn)實的李烈和毛學(xué)維離了婚。
在她滿身傷痕之時,羅大佑出現(xiàn)了,他細心安慰,認真聽她講述這些年的不易。
不出所料,李烈再次淪陷,因為沒人能拒絕一個懂得傾聽的男人。
1989年,李烈搬進了羅大佑的家,過起了二人世界。
她放下手頭的工作,照顧羅大佑的衣食住行,安排他的工作計劃,羅大佑做什么,她就奉陪到底。
羅大佑喜歡水族,她就買水族箱回家,把家里搞得比水族館還豐富,他覺得水族館的石頭漂亮,她就開車載他去山上搬石頭。
這樣事事順著羅大佑的日子,一過就是11年。
2000年,在談了十一年的戀愛后,羅大佑和李烈領(lǐng)證結(jié)婚。
或許對于其他女人來說,這一天是幸福的,是意義非凡的,但是對于李烈來說,就是普通的一天。
沒有求婚,沒有戒指,羅大佑只付了二十五美金,就把李烈娶回了家。
所有人都以為李烈苦盡甘來,畢竟彼時的羅大佑在歌壇早已有了一番成就。
可只有李烈知道,他們的感情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
他不再體貼,不再顧慮李烈的想法,無時無刻不再挑戰(zhàn)李烈的底線。
家里的每一筆支出,都要找羅大佑簽字,公事公辦,讓李烈覺得自己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手下的員工。
她試圖溝通說服羅大佑,可他仍然一意孤行,甚至冷漠地說出:
“如果我一個人的話,就沒人管我了。”
此后,兩人的關(guān)系越來越遠,同住在一個屋檐下,見面卻沒一句話。
一年后,李烈提出離婚,兩人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離婚后,他說此后不會結(jié)婚,因為婚姻束縛會影響創(chuàng)作。
然而世事變遷,最終,羅大佑還是另娶她人。
在一遍一遍的懺悔中,羅大佑為李烈寫下了《啊!停不住的愛人》。
可彼時的李烈,已經(jīng)無暇顧及羅大佑,她全身心投入到了影視制作。
2008年的《囧男孩》,2010年的《艋胛》,2011年的《翻滾吧!阿信》。
這一系列的成就,讓李烈徹底摘掉羅大佑前妻的標(biāo)簽,一躍成為“臺灣電影新教母”。
03
2010年,羅大佑和一個比她小13歲的粉絲結(jié)婚。
她叫Elaine,沒有明星光環(huán),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讓羅大佑定了心,還讓一向主張丁克的他,有了生孩子的打算。
2012年,58歲的他迎來了自己的女兒。
抱著孩子的那一刻,他熱淚盈眶,他說,女兒的出生,他的笑容比過去58年的都多。
此后,他的生活中不再只有音樂。
可當(dāng)他打算全心全意照顧家庭之時,2020年的病歷單讓羅大佑陷入黑暗。
早前的羅大佑就因為姿勢不良,導(dǎo)致腰痛脊椎滑脫,而現(xiàn)在他被醫(yī)生提醒如果不開刀,坐骨神經(jīng)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癱瘓。
接受醫(yī)生建議的羅大佑進了手術(shù)室,開刀前羅大佑很是緊張,因為他也不確定能不能成功。
不過好在有妻子和女兒的陪伴。
在經(jīng)歷了五個小時的手術(shù)后,羅大佑“重生”了。
現(xiàn)如今的羅大佑已經(jīng)68歲,雖說回歸家庭,他卻從未停止對音樂的追求,而這似乎是最好的結(jié)局了。